首页>要闻 要闻
回眸“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让人才之光照亮西部发展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题:让人才之光照亮西部发展——回眸“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
新华社记者华春雨、荣启涵
实现西部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
2003年,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四部门共同启动实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
12年来,项目已支持2934名访问学者到东部重点高校、科院院所和企业研修深造,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1.173亿元。
新时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棋局”正在开启?;毓恕拔鞑恐狻狈梦恃д吲嘌ぷ鞯某晒?,将为继续深入推进西部人才建设,培养一支干得好、留得住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宝贵启示。
围绕实际需要提升人才能力水平
1996年11月,为贯彻落实中央“科教兴国”战略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快培养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中科院发起实施了“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为西部地区培养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竞争力的青年科研群体。
1998年2月,根据中央组织部与中科院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该计划开始由中央组织部和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
2003年,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四部门共同启动实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
坚持标准、确保质量是做好访问学者选派工作的前提。结合实际、按需选派是做好培养工作的现实要求。
12年来,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西部各省区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认真研究确定访问学者培养的重点范围和领域,优先培养支持西部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一批批年轻创新型科技人才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项目中得到成长,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造返回工作岗位后,这些学者大多成为重点科研项目带头人,培养了数千名青年人才和一批科技创新团队,使“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项目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
在西藏,地理环境特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2013年选派的旦久罗布,在研修结束后被聘为那曲地区职业技术学校野外实训指导专家,近一年时间培训草原管理人员1530名。现任西藏山南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的明久,作为第3批“西部之光”学者研修回来后,将依托高原自然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当做自己的研究方向,引进新品种、开发地方特色作物20多种。
在贵州,省科学院新材料基地主任苏向东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修回来后,申请国家专利17件,由其主持研发的“难处理铝土矿高值利用新技术”已成为省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示范工程的核心技术,目前正用于省内第一家年产5亿吨铝系微纳米新材料的生产线建设,投产可新增产值3亿元。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周平研修归来后,通过研究创新技术路线,首次在兵团获得了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绵羊。此项研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成果的进一步应用将有助于肝病患者的恢复。
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力量。
着眼长远发展搭建机构合作桥梁
在提升学者个体科研能力的同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创新实现了依托人才专项支持西部的工作模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了东西部间持续交流合作。
在贵州,当地访问学者充分利用“西部之光”项目的资源优势,积极联系协调,已达成选派单位与研修单位间合作510余次,成为引才聚才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天津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主动出击,选派优秀专家到西部地区开展讲学、义诊、手术指导等帮扶工作,把东部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柔性引进到西部。
作为培训单位之一的农业部,建立起“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导师回访制度,要求导师在研修期间到访问学者所在地开展1至2次调研,研修结束后每年都要回访1次以上。
通过访问学者的牵线搭桥,选派单位积极加强与研修单位的联系,通过采取与研修单位之间开展互访、邀请访问学者导师和其他专家赴基层考察等方式争取多方面支持,主动与研修单位建立长期的密切协作关系。东西部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协同攻关、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挥品牌效应释放项目更大潜力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成果显著,但目前,西部地区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仍面临严峻形势。人才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紧缺、创新能力不强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依靠人才发展建立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十分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12年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西部地区人才需要的选派机制,成为区域人才工作中较成熟的品牌项目,也总结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加大项目投入,持之以恒并不断扩大规模。
专家学者建议,可将“西部之光”学者培养工作与课题申报相结合,针对西部急需的技术问题进行定向研究,为访问学者提供项目支撑。以“西部之光”为纽带,形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多方支持格局。
深圳大学教授袁易明表示,要注重培养青年学者的团队意识,提升课题主持能力,注重培养其观察研究经济发展前沿的实践能力。
江西省新余学院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小云来进修时,袁易明特意将自己课题里“产业转型政策研究”这一重要项目交于他主持,并针对江西新余产业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帮他规划了“中小城市产业选择风险研究”这一未来学术研究方向。
——拓宽选拔培养领域,适当延长部分专业学习时间。
专家学者认为,目前,项目学科领域过于集中,应随着需求变化不断调整更新。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依托科技型企业和新型科研机构,为西部地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助推西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严格遴选,确保有潜力的中青年科研骨干都有机会参加到推荐选拔中来,确保选派学者的质量。
——有效衔接,与地方人才计划形成合力。
按照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部署,西部各相关省区市结合自身特点,配合“西部之光”计划、参照“西部之光”模式,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方人才培养计划。
例如,与中科院合作实施的“‘西部之光’新疆特别支持项目”,西藏自治区组织实施“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支持计划”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专家学者表示,应进一步加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与地方人才计划的统筹与结合,形成不同层次之间人才培养项目的合力。
新的时期有机遇亦有挑战。聚焦“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继续发挥和扩大“西部之光”品牌效应,西部地区必将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科技人才。(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西部之光 访问学者培养工作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