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丝绸源于原始崇拜:从作茧自缚到破茧化蝶
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丝绸究竟是在哪里起源?今年10月,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展和国际研讨会试图以多个维度来解答这一问题。中国丝绸博 物馆馆长赵丰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说:“(中国古代的)丝绸不是普通的衣服,它是在升天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载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背 景只有中国才有。”
 新疆尼雅出土的东汉平纹经锦“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新疆尼雅出土的东汉平纹经锦“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河南浙川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蚕蛹 河南博物院藏
河南浙川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蚕蛹 河南博物院藏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  西周 龙蚕形玉 虢国博物馆藏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  西周 龙蚕形玉 虢国博物馆藏 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敦煌研究院藏
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敦煌研究院藏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以丝绸作为缘起,但丝绸本身,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古老的丝绸,究竟是在哪里起源?是从何年何月踏上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中,又占有多大比例?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谈及,丝绸起源于中国,并经由中国向西进行传播,尽管这在国际上或许还存在少许争议,但在他看来 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他曾探究过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认为丝绸最初不是作为普通的服饰材料,在古人观念中它是在人的灵魂升天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载体。这种 “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只有中国才有,所以也就只有在中国的文化中出现“作茧自缚”,出现扶桑树,出现这种原始崇拜,只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丝绸才可能从 野蚕被驯化到家蚕,丝绸也才能够真正的起源。
今年10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办的《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和国际 研讨会,试图从多个维度来解答这些困惑。展览展出的近140件(组)文物均为考古出土品,绝大部分借展自丝绸之路沿途文博机构,以展示丝绸实物为主,兼具 鎏金铜蚕、玉蚕、简牍、干尸等与养蚕、缫丝、织绸、运输、丝绸贸易相关的文物。
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包括你在内的国内学界都认为丝绸起源于中国,即中国是丝绸之源,有什么依据?
赵 丰:关于丝绸起源的实证,国内外学者都做过大量的研究。近代以来考古发掘的文物充分证明,所有家蚕丝绸的发现都在中国。其中最为明确的有三个实例,一是 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半个蚕茧,起码是人类利用蚕茧的实证。西阴村遗址由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李济主持发掘,因出土的半个蚕茧而驰 誉世界。蚕壳长约1.36厘米,茧幅约1.04厘米。尽管这半个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蚕茧有许多难解之谜,但作为中国远古丝绸的见证,对研 究丝绸起源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远在6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就出现了养蚕业。二是1958年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的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是长江流域出现丝绸的实证,说明距今4400-4200年的长江流域已有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三是1983年河南青台遗址出土瓮棺葬中的丝绸残痕,距今6000余年,是黄河流域出现丝绸的实证。青台遗址还发掘出土了大量纺织工具,包括纺轮、 针、锥、匕等,据此推测当时原始纺织已经出现。所有这些实证说明,丝绸早在五千多年前在中国已经被发明,中国是世界丝绸之源。
艺术评论:那是因为其他地方没有发现更早的考古证据么?
赵丰:目前来说这三例是最主要的考古依据,但我相信随着我们关注度的增加,随着考古发现科学性日益提高、随着我们一些分析检测方法的丰富,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现更多例子的。因为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孤例。而像以前墓葬的考古发掘是偶然的,碰运气成分比较多。
艺术评论:你在论述丝绸起源于中国时,特地把野蚕丝的利用排除在外,仅以家蚕丝绸作为论述对象。为什么要把野蚕丝排除在外,是因为野蚕丝不能被利用来做丝绸吗?
赵 丰:我认为丝绸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节点:一是利用野生桑蚕茧的茧丝织成丝绸;二是驯化野桑蚕成为家蚕;三是为了养蚕而进行桑的人工栽培。这三个节点应该是有 先后的,其理论上的层次是先有人类对野生桑蚕茧的利用,再有驯化野蚕,再到人工栽培桑树。但其中也有主次,最为关键的是从野桑蚕到家蚕的驯化过程。因为印 度历史上很早就有利用野蚕丝生产织物的记载,但几千年后,它们还是野蚕,没有被驯化。所以我一直没有把野蚕丝算作丝绸起源,因为利用野蚕丝只是属于偶然性 的,或者说是很小的生产量,跟我们所说的丝绸起源概念不一样。因为只有成功驯化为家蚕之后,蚕才能够成为稳定的、真正的生产材料。
以向仲怀院士为首的家蚕基因研究表明,在野桑蚕驯化为家蚕的过程中,基因变异导致蚕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显著变化,使得家蚕呈现出对高密度饲养的耐受性、蚕茧产量 大幅提升、生长变快、蚕蛾基本丧失飞行能力等变化。这应该是一个极其漫长和特别的驯化过程。只有这个工作完成了之后,我们才认为是丝绸真正的起源。
艺术评论:从野蚕到家蚕这个漫长的驯化过程是由中国完成的吗?
赵 丰:我认为一定是由中国人完成的。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叫《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其中主要的观点就是人们怎么会想到用丝绸来做衣服。我认为 人们最初想到要驯化利用蚕不是单纯为了多一种衣服的材料。而是跟蚕的崇拜、跟人们由死向生的丧葬观念有关。自然界蚕的一生,从蚕卵到幼虫到蛹,这个过程就 像人的一生。我们现在有比较多的证据证明,当时古人已经从这里得到启发,蚕的一生就像人的一生,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蚕的一生,人死后灵魂升天就像蚕蛹化蛾 一样,因此,蚕给人的联想跟升天联系在一起。于是人死的时候是应该用丝绸给他裹起来,裹起来之后就可以升天,丝绸作为一种媒介,沟通天地,引导墓主升天; 第二就是蚕吃的桑叶,吃了桑叶最后可以升天,所以桑树林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地方。所以你看古人祭祀、求雨、求子基本上都到桑林里面去。并且还从桑树中想象 出一种扶桑树,扶桑树就是通天树,是太阳栖息的地方。所以扶桑树经常跟太阳联系在一起,当时人们是因为把蚕的一生跟人的一生相连,当时的人们又有通天或者 天人合一、天地沟通这样一些概念,他们觉得一定要把蚕?;ず茫蛭鲜呛芙抗蟮?,易受自然环境影响,或者鸟飞来把它吃掉,所以他们要把蚕养在家里,保护起 来。这样就开始了蚕的家养。然后在家养过程中,最后蚕丝的产品就会成为人死后裹尸之用,甚至出现很多人死后埋蚕蛹殉葬。
在此次的《丝路 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展览中,会看到很多蚕蛹的玉雕出现在当时规格比较高的墓葬里。这些都是给一些比较重要的能通天的人,因为当时能通天的人要么就是部 落首领,要么就是像巫师一样专门通天的人,所以他们会有这种需求,所以丝绸不是普通的衣服,它是在升天过程中一定要用到的载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背 景只有中国才有,在印度就没有这样一种文化背景,所以也只有在中国的文化中出现“作茧自缚”,出现扶桑树,出现这种原始崇拜,只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丝绸 才可能从野蚕被驯化到家蚕,丝绸也才能真正的起源。
艺术评论:你提到的丝绸起源的这些文化契机也都是基于考古证据得出的结论么?
赵丰:对,这个考古证据还不光是从丝织品中,因为可以查到无数关于“天人合一”、“天地感应”的文献记载。比如张光直讲天地沟通的时候就讲到天地沟通有多少 种方式,比如到高山像泰山之类的地方祭祀、封禅;有用药物,像喝酒也可以?;褂械木褪且豢么笫鳎颐墙驳姆錾J?。这些考古发现实际上不局限于丝绸,因为丝 绸发现得太少了,太珍贵了,所以不太可能有这么多的考古证据来支撑它,所谈的这个文化大背景还是从别的一些考古发现或文献记载中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解 释丝绸天地沟通的那种作用,就很顺理成章了。包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所讲的玉器,他说玉、帛之前是一个概念,都是通天、敬神的,不是普通的物 品,这我觉得都是对的。包括我们这次展览的其中一个展品“龙蚕形玉”,躯身为蚕,首尾共8个腹节,蚕背上有一立鸟,或为象征太阳的金乌鸟。玉、蚕、龙在中 国墓葬文化中发挥的作用有沟通天地、引导墓主或墓主灵魂升天等。这件龙蚕形玉非常罕见,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代表蚕、龙关系的实物,也是说明中华民族的玉文 化、龙文化、蚕桑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的最佳考古实例。类似的以蚕形随葬的考古出土品还有很多,我们认为都算一种证据吧。
艺术评论:那么你认为丝绸去宗教和神格化,作为人们服饰面料普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赵 丰:我觉得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候丝绸慢慢成为一种商品,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那个时候丝绸生产开始 越来越多了,因为刚开始跟这个数量不够也有关系,到了后来,丝绸生产量大大增加。从战国时候的书里面你可以看到,丝绸开始作为高端礼品馈送,我们也能看到 丝绸大量出土。但是我相信在当时其实丝绸并没那么多,当时基本上人一生的积蓄在死时都下葬。所以你像那个楚国的墓葬,墓主不是特别富贵人家,就一口小棺材 没有其他随葬品,但是他穿的恰恰全是丝绸。这说明穿着丝绸其实不是当时生前的普遍情况,丝绸在着装中的比例其实不可能有那么高,之所以那个时候一下子多了 起来,其中有一个可能是跟宗教有关。当然主要是经济、技术发展到这个程度,所以它就可以作为一般的东西来流通,首先作为礼品,慢慢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作为 一种象征性的装饰材料(因为穿上丝绸衣服有颜色,一般看了就知道你是哪个阶层的,分得很清楚)。较之以前,丝绸是越来越普及了,但是到底普及到什么程度没 有做过真正的研究,应该说是普通老百姓穿丝绸还是少数,像这次展览看到很多丝绸,基本都是残品,没有一件完整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可以推测当时丝绸的量是越 来越大的,但可能还是没有足够大,虽然一般人也已开始用,但是用得还是不多的。
艺术评论:丝绸起源于中国也是国际上的共识吗?
赵 丰:对于丝绸是否起源于中国,国外还是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的,像Irene Good提出的丝绸起源我觉得就有一个定义问题,也就是说丝绸起源应该包括哪些,如蚕丝的利用我认为就不能叫起源。我们要把一些概念给理清楚?;褂行┕?呢希望什么东西都是自己起源,反对任何东西的外来说,这个就没有必要去跟他们说。但是比较重要的是,在丝绸之路申遗时,土耳其提出来说他们的丝绸比我们早 2000年,但他们也没说依据,因为这只是官员的发言,我要等他们把依据公布出来之后再研究。本来我们以为这个都是共识,现在看来好像并不完全是共识,观点还是继续在变化的。
 青海都兰热水墓地出土北朝黄地卷云太阳神锦纹样复原图
青海都兰热水墓地出土北朝黄地卷云太阳神锦纹样复原图丝路之绸的传播图景
艺术评论:丝绸产生之后,其后的传播路径是怎么样的?
赵 丰:丝绸起源于中国,具体说来是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的中国内地。丝绸作为产品传播开始得很早。东面早在商代就有文献记载向韩国和日本的传播;但在西 面,则首先是通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北地区,然后在各处与草原丝绸之路联通,再继续往西。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最新发现的实物出自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新 疆哈巴河喀拉苏墓地、新疆塔什库尔干曲曼墓地等,据考察,这几处发现了丝绸织锦、绢、丝线等。加上以前乌鲁木齐鱼儿沟战国刺绣,以及俄罗斯巴泽雷克出土战 国织锦和刺绣,已有十分强大的证据证明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国丝绸已开始向西传播。到汉晋时期,中国典型的织锦已经出现在丝绸之路沿途更为遥远的地区,如我国 新疆境内的楼兰、尼雅、营盘、扎滚鲁克、山普拉,俄罗斯境内的Ilmovaya Padi墓地就出土了公元前后的汉式卷云纹的三色锦,在米努辛斯克盆地的 Golahtisky墓地,也出土了3、4世纪以汉式锦实物镶边的箭囊。汉锦的最远发现地是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这一图案是典型的帕尔米拉风格,说明很 有可能当时已有专为西亚地区定制的平纹经锦。由此来看,中国丝绸的产品在汉代已传播到地中海沿岸是毋庸置疑的。
艺术评论:你讲到有十分强大的证据证明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国丝绸已开始向西传播,那就是说丝绸传播其实是早于丝绸之路的?
赵 丰:就是说丝绸之路这个概念跟东西方交通的这个通道,这个时间肯定是不一致的,不管怎么样有一个时间,应该就是在中原。丝绸一开始主要是在中国内地产生, 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文化,有这样的需求,促使我们要去生产丝绸、使用丝绸,但是在西方就没有这样的文化,所以他们把丝绸只看成一种服装材料,一种纺织面料。 所以丝绸在起源之初肯定不会传播,因为丝绸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最初动因是为了沟通天地,引导墓主灵魂升天,如果是派这样的用场,它就不是普通商品,不会 被售卖,所以这个时候丝绸传播是不大可能的,别人为什么要买你这死了之后裹尸的东西呢?买去也没用,因为他们不信这个,所以一开始丝绸即使有也不会传播。 那么它一定有一个开始传播的时候,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大家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是这个丝绸开始向西传播的年代,我们所看到的最早是在公元前5世纪。主要 的实物像俄罗斯的巴泽雷克墓地出土的丝绸,中国比如新疆的哈巴河喀拉苏墓地、塔什库尔干曲曼墓地等,都是在公元前3-5世纪的这样一些墓地。特别有在我们 展览里面展出的一件战国的,就是在新疆阿拉沟出土的,它很明显是内地出土的,与湖北荆州马山墓里出土的这个凤鸟十分相象,所以可以说就肯定是从内地过来 的。它的年代就远远早于张骞通西域。所以丝绸之路就是丝绸走的路,人走的路,一段一段,走到远方。所以这里就会看到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丝绸已经往西传播,而 且最起码传播到当时中国的西域地方,我们目前所知最西是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出土了丝绸织锦。这些织锦丝绸的年代、图案是很清楚的,所以这个年代可以断在 公元2-4世纪。
艺术评论:你对汉代以及汉以前丝绸之路上丝绸传播的路径和图景做了比较详细的勾勒,汉之后丝绸传播路径是怎样的?丝绸之路上丝绸的传播持续了多长时间?
赵 丰:这个路线是这样的。你可以从我们的唐三彩中看到,真正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是以胡人为主。而中国开始开辟经营西边的丝绸之路,汉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 期。当时为了防御匈奴入侵,就把长城一直往西拓展,在甘肃沿途都建了驿站,所以它官营色彩比较浓厚。到了汉以后,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那些地方就很乱,小国 林立,政权更迭也很频繁。而且跟少数民族、各种民族之间的征战也很多,局面非常复杂。但是这段路呢倒反而说是非常畅通的,因为正有征战,这条路还是存在 的。后来到了唐代,唐朝政府又加强了对这边的控制,因为唐朝的势力非常的大,它不单单是在河西走廊,整个来说像吐鲁番那些地方,基本上汉人的量就很大了。 再往西边走,他要建立那些叫羁縻州的,好像有点民族自治的意味,那么这个也是势力范围。边上还有一些小国家他们也依附于唐朝,这样就把丝绸之路开辟得很 大,这条路也是非常兴盛。但是事实上丝绸之路在这之前已经有一条比较重要的草原丝绸之路,它更多依赖于游牧民族的迁徙,它不是商人的行为而是一个部落,它 本身就需要迁徙。所以早期的草原丝绸之路交通很便利,因为属于比较宽阔的草原带,从交通上来说就没特别困难的路障,所以整个部落的迁徙打通了东西方的交 通。往来于草原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物品是青铜跟羊毛,也有少量的丝绸,这些丝绸就比较晚一点。所以这个大的路线脉络,先有草原丝绸之路,然后才有我们现在 所说的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这条沙漠丝绸之路往来的主要是商人,或者是那些我觉得说是毅力、信仰特别坚韧不拔的人,一个是像僧侣,那时候宗教的传播在这条路 线有一些,你可以看到像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佛教等这些,另一些就是商人,因为有利益的驱动所以他也是能坚韧不拔的。就这么些不怕死的人在这 里。这条路线非常的艰难险阻,因为他们要走过茫茫戈壁,翻越帕米尔高原,存在很大风险。那么后来,这条沙漠丝绸之路越来越不好走,唐朝也因为一些具体的情 况失去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在西北地区各种势力都很大,这个情况一直到宋朝其实也是很明显,所以说宋朝比如像西夏、回鹘这些民族在那边,交通就阻隔得比较 厉害。所以后来又比较多地采用海上丝绸之路。海丝的开通一方面得益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海上本身交通的打通,比如印度等方面本身他们就已经铺好了路, 做好了很多准备,你只要上去就能够通过去?;褂幸桓鼍褪侵泄陨砭迷鲋抵行牡哪弦?,使得海路也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
此次展览主要焦点 是在早期,因为我们实际是围绕丝绸之路申遗的那一部分来做,就是从长安到罗马之间的道路,当然是非常复杂的network,这次申遗又说成长安天山廊道, 这是从长安到天山这段,我们这次主要做的是这一段。因为在这条路上出土的丝绸最多,出土纺织品保存最多。也因为材料的关系,因为丝路申遗的关系,所以就主 要做这一段,到这里也是差不多,唐朝这条路基本上就不通了。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丝绸上得到直观体现
艺术评论: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丝绸文物包含什么类别和功能,分别有哪些?
赵 丰:最重要的是锦和绣,锦和绣的材料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一般当我们说丝绸的时候它们的材料应该都是丝。我们基本上有三个大类,就是织造、染色、刺绣。 我们现在说silk的时候就是指丝绸以及丝绸的产品。说丝的时候更多的是线,是材料。光讲绸讲的就是面料。这个比较复杂。但是在织造里面有很多种品种,绫 罗绸缎,织锦,都是不同的品种。早期的缎我们没有,因为缎出现的年份比较晚,其他品种我们都可以在展览中看到??脊懦鐾了砍裎奈锏墓δ芾啾鹨焕辔颐墙蟹?用品,出土出来大量的都是做衣服。第二类我们叫家装,因为出土出来会有枕头、被子等。还有就是装饰用品,比如丝绸画之类,这种出土品比较少,传世品比较 多。总体而言出土的服饰用品最多,最早期的时候还用丝绸书写、画画,充当纸的功用。
丝绸在古代经历几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其实是与宗教有 关,第二个阶段我觉得它是跟礼仪制度有关,相对应物品比如礼服,包括车马上面披挂,后来就是财富方面的象征,这个主要就是买卖,财富方面倒是一般的丝绸就 行,因为一般丝绸就是一个货币,丝绸越多说明你越富。后来就是装饰性的,当然这个装饰性指的是一般衣服的装饰性,更多是漂亮、时尚。其中宗教如果专门分一 类的话量应该也还蛮大的,特别是保存下来的比较多。比如敦煌出土了很多丝绸,这里面有很多幡,应该是宗庙里悬挂的,有的本身就是菩萨像,比如此次展览展出 的“刺绣佛像供养人”,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下面有供养人像。这个破得比较厉害,但是我们把它重新复原的话。你看这是他腿的部分,这是他莲花座的部 分,这里还有一个云,这个菩萨,然后下面是应该是供养人。他上面还有个幡,这个幡肯定是挂在那里,这批因为刚好是敦煌出来的,它很明显跟佛教题材相关。
艺术评论:丝绸之路是一条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通过这条道路,丝绸产品、织造技术、蚕种、缫丝技术都得到了传播和交流,其中体现丝绸艺术交流的文物能试举几例么?
赵 丰:本次展览中的青海都兰出土的黄地卷云太阳神锦是一件体现东西方交融的典型代表。这件织锦的设计主题是源自希腊神话的太阳神赫利俄斯,这一太阳神应该是 随亚历山大东征而来到东方,在印度称为苏利耶,到阿富汗则出现在巴米扬大佛窟顶天象图中。这件织锦图案融合了丝绸之路沿途的各种因素,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 材是欧洲的产物,驾车所用的有翼神马乃是出自希腊神话,联珠纹则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则是弥勒菩萨的形象,华盖和莲花座等也是佛教艺术中的道 具,而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则明显来自中原。因此,这件织锦算得上是一件融合了地中海、南亚、东亚三大纺织文化圈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艺术评论:其他国家丝织品出土情况怎么样,中国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
赵 丰:其实中国是一个很幸运的地方,因为新疆有这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那个盆地是所谓的亚洲腹地,距所有的四大洋都是最远的一个核心地带,只有这个地方是 最干燥的,所以它这个地方出土的丝织品是保存最好的。应该说新疆地下文物的保存条件是世界上最好的。你到丝绸之路沿线的很多地方,他们真的是很可怜,他们 出土的东西品相、质量都很不好。我去乌兹别克斯坦调查,出土最多的这个地方,他们的东西真的是不能看。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丝绸源于 原始崇拜 从作茧自缚 到破茧化蝶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