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远征军遗骸归国搁浅 九旬老兵闻讯墓前痛哭
11月5日,祭奠者在腾冲远征军国殇墓园献花。京华时报记者 潘之望 摄
89岁老兵缪焜得知不能接到遗骸后嚎啕大哭。组织方供图
近日,由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和多家机构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归国活动,已收殓347具远征军将士遗骸。昨天下午,龙越慈善基金会发布消息称,赴缅甸迎远征军遗骸活动受阻,云南同乡会表示不愿意将遗骸运送回国。
昨晚(5号),龙越基金会再次发布消息,称经过近两天艰难的协调和竭力的交涉,依然没有结果,所以入缅队伍决定6日启程返回腾冲。
变数陡生 车队空手归国
据活动组织方龙越基金会志愿者陆思屹介绍,这次出境车队由远征军后代、活动志愿者等组成,共60多人、9个车队,其中6辆大巴车载有347个空棺木和一个用来装载挖掘战马遗骸的空棺木。陆思屹称,棺木都是云南当地的企业家捐助的实木棺木。
据了解,此前原定的遗骸入殓活动,未能于4日按期举行,现场只进行了超度仪式。据龙越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车队在4日凌晨抵达密支那时,发现存放遗骸的房间被云南同乡会加锁,并在门口堵上了两台车辆,致使遗骸入殓仪式无法进行。随后立即与云南同乡会沟通,对方表示不愿意将遗骸运送回国,核心理由是计划在密支那修建相关纪念设施,需要将遗骸安放在密支那。通过多方协调,依然没有任何进展,决定暂时取消原定于5日及6日举行的迎接和暂厝仪式。
昨晚,龙越基金会再次发布称,经过艰难交涉依然没有结果,所以入缅队伍决定6日启程返回腾冲。
多次沟通 对方曾称支持
据了解,龙越基金会和缅甸的云南同乡会之前有过多次交流沟通。4月10日于缅甸密支那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龙越基金会邀请缅甸密支那云南同乡会参加,对方派了两位副会长,且提供了位于云南墓地的一间房子作为存放遗骸的场所。10月上旬,龙越基金会邀请云南同乡会会长高仲能前往云南省施甸县,对遗骸安放的意向位置进行了考察,对方表示会全力支持此次活动。10月9日,缅甸中央政府批复,同意将遗骸运送回中国,并要求在缅甸大选(11月8日)之前完成此项工作。
>>原定计划
施甸县承诺提供安葬地
11月3日准备前往缅甸密支那迎接远征军遗骸归国的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在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举办一个短暂庄重的祭拜仪式。然后,大巴车队沿着滇缅公路从中缅边境猴桥口岸出境。
5日下午1点载有远征军遗骸的返回车辆将驶入腾冲猴桥口岸,届时会有40名武警(其中4人配枪)礼兵在口岸列队欢迎,现场将会鸣放70响礼炮,向远征军老兵遗骸致敬。
6日举行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归国·暂厝仪式。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已与施甸县签订了合作协议,县政府承诺将在施甸县太平镇的孩婆山提供不少于1000亩的土地供遗骸安葬,同时会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
>>现场
近九旬老兵闻讯墓前痛哭
今年89岁的老兵缪焜是此次赴缅甸迎接远征军遗骸中唯一一位远征军代表,他在71年前曾作为传令兵亲身参与战斗。1944年,他和同为新30师士兵的堂哥缪克勋参加了密支那战役,堂哥在战斗中牺牲。他一直盼着能重返当年的战场,接堂哥和所有战友回家。这次他带着儿子缪民章从云南红河来到缅甸迎接远征军遗骸。得知可能无法运回遗骸,他浑身战栗,大哭,被人背离墓地。
当年,孙立人将军对留下来守墓的军人说:这些墓地只是暂时的,你们好好替兄弟们守着,我们很快就会接他们回家。这一句话过了70年也未能兑现。
曾参与过今年4月挖掘遗骸工作的志愿者说:“这就是我们远征军长眠的地方,在垃圾填埋场下面,他们睡了70多年。”遗骸发掘时,有的骨头里有30多粒子弹,骨头都被染成了铜色,有的尸骨旁散落着钢笔、帽徽,更多的是无法分辨的零落成泥的细碎遗骸。远征军新一军墓地,现在养着猪,倾倒着垃圾,建着厕所,远征军家属哭倒在泥土上。
>>分析
专家:民间组织牵头身份尴尬
1. 缅甸共有多少远征军遗???
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介绍,美国的资料统计显示整个缅甸境内有3000到4000多例遗骸,“但这个纪录肯定是不全的,实际上数目要比这个多得多,埋葬的远征军不止上万个”。据戈叔亚介绍,五六十年代时,因为历史原因,缅甸的远征军墓地遭到严重破坏。这次在密支那挖掘的347具远征军遗骸,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挖掘行动。
2. 云南同乡会为何阻拦?
戈叔亚介绍,云南同乡会是远征军后人和云南籍密支那华人华侨后人组成,是当地的一个民间组织。在戈叔亚印象里,云南同乡会早有想将遗骸安葬在当地的想法,这些年也一直为?;ぴ墩骶藕∽雠?。八九十年代,远征军第五军的汽车兵杨伯方就在缅甸的同古修建了远征军纪念碑。2006年,云南同乡会的华侨曾给他看过当地华侨跟缅甸政府申请想让遗骸安葬在当地的请愿书,但未获缅甸政府同意,“云南同乡会可能并非故意刁难不让遗骸回国,只是希望在缅甸修建纪念建筑,方便祭拜,当地华人对远征军对中国都有深厚的感情”。
3. 遗骸回国出路在哪?
据戈叔亚分析,目前出现遗骸归国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跟缅甸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沟通问题,在他看来,根源在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国家对海外军人回国问题一直没有表态,民间组织和当地华侨在挖掘远征军墓地上的身份很尴尬”。
戈叔亚称,最好解决远征军遗骸归国的办法是,国家下文或者指定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此事。“政府部门牵头,民间机构办理,或是未来可行的一条远征军遗骸归国路”。
京华时报记者 樊瑞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远征军遗骸归国搁浅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