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记者诉央视违法用工:同级别年终奖相差15至20万
离职后,马金全(化名)选择与中央电视台(下称央视)对薄公堂。
他起诉认为,自2009年进入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任记者以来,单位存在违法用工、同工不同酬等现象,“请求确认双方劳动关系,并索赔5年来收入差额95万元。”
2015年10月29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这一劳动争议案件。此案尚未宣判。
马金全诉央视并非孤案。无界新闻记者发现,此前已有数名前央视工作人员,通过诉讼方式确认与对方存在劳动关系。从公开判决来看,双方互有胜败。“更多的人员接受了庭外和解。”一名前央视员工说。
“劳务派遣的立法初衷,是为了减少企业负担,但随后《劳动合同法》强调了同工同酬,实际上劳务派遣之于企业的红利已近乎消失。”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此类现象大量存在,正在拷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央视记者的“四个阶层”
2009年9月,马金全进入《经济半小时》栏目工作,主要方向是深度报道。
“真正的'黑记者'生涯。”马金全回忆称,“没有记者证,工作证也没有,外出采访全用介绍信。”
2011年6月,马金全与中视广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视广经)签订劳动合同。
官方网站显示,中视广经成立于2006年,是国际电视总公司旗下的独立法人单位,亦是央视台属企业。
签订劳动合同后,马金全才有了底薪和社保。不过,差别仍随处可见,主要体现在薪酬方面。据其介绍,同一级别的采编人员,仅年终奖一项,他和其他一些同事相差15万元至20万元。“工资收入方面则更多。”
“进入央视大楼的出入证也有区别,我用的是外协人员证,需要过安检。”马金全说。多名央视员工证明了这些区别的存在。
在 “入门难”的事业单位背景下,央视曾因“同工不同酬”饱受争议?!恫凭吩又敬饲氨ǖ溃?004年以前,这些编外人员被以不同名目聘用,分为“中心聘用” “部门聘用”“小组聘用”,一些无法履行聘用手续的人员则成了“记件工”。随后,为解决混乱的编外人员问题,央视由此开始推行劳务派遣制度,由国际电视总 公司下属的北京中视汇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视汇才),依照一定的程序聘用人员,再派遣至央视工作。
此后,绝大部分编外人员转变为“企聘人员”,即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制度下,央视员工只剩下两种身份:台聘和企聘。
2007年,央视又清理了1800名“不规范用工”,其中包括临时外请人员、兼职人员、外协人员、小时工等。
“实际情况是,除企聘人员外,外包项目制也是劳务派遣的一种方式。”央视一套一位工作人员说,所谓外包项目制,是指与央视除中视汇才以外的下属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马金全即属于此类用工。
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称,他在立法调研中发现,中央电视台编制内员工仅有2000多人,劳务派遣工却多达6000多人。几千名记者、主持人均来自央视为适应自己发展而成立的派遣公司。
在 马金全看来,在“分类招聘”的背景下,记者被分为四个阶层。“第一阶层是编制内人员,另外有一部分台聘人员;第二阶层是企聘人员,即中视汇才聘用人员;第 三类是外包项目制员工;第四类是'计件工',无底薪无社保,但此类较少。”马金全称,仅他所在的央视二套,同属于外包项目制员工的就有390多人,“其中 大部分属于采编人员。”
此前曾有央视员工向媒体爆料称,前央视主持人王凯和邱启明亦属于上述第三阶层。
马金全称,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差距并不大。“但我所在的阶层和他们相比,年收入的差距在15万元至20万元左右。”
是否属于违法派遣?
2015年2月,出于一种“憋屈”的心态,马金全离开了工作5年的《经济半小时》栏目。
次月,马金全向海淀仲裁委请求确认2009年至2011年间,他与央视存在劳动关系,另外要求赔偿“同工不同酬差额95万元”,其中包括2013年、2014年年终奖金共20万元,2009年至2015年工资差额75万元。
2015年8月,海淀仲裁委裁决驳回马金全请求。随后其向海淀区法院提起诉讼。10月29日,海淀区法院公开审理了马金全诉央视劳动争议案件。
双方辩论的焦点是,三方之间是否存在非法派遣。
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作为主要业务的采编工作岗位,既无临时性,也没有辅助性。”马金全在庭上称。
央视方面则提供了一份由央视财经频道2015年4月15日出具的确认书,称“自2010年1月1日起,财经频道委托中视广经完成《经济半小时》部分制作工作。”另一份“节目制作委托书”显示,“部分制作节目”包括节目录制拍摄、后期制作、宣传推广等。
马金全认为,在5年的工作时间里,他一直在央视办公,受央视财经频道的指派进行采访,“大量的署名文稿、视频足以证明我的新闻采编岗位身份。”
其诉央视并非孤案,上文已提及存在不少类似的诉讼。
“劳务派遣是为了减少企业负担,”律师李春光认为,“《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强调了同工同酬,另外,自己设立劳动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在法律上也不认可。此类现象其实在媒体、银行、石化企业大量存在,正在拷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记者诉央视违法用工 年终奖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