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汝窑的故事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由于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之际举办“清淡含蓄”汝瓷大展,又让汝瓷整体回归收藏界视野。
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看不够的雨过天青色
汝窑传世品的数量稀少,历来受人喜爱,宋徽宗赵佶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雨后诗,其中一句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片宋徽宗梦中见到的天青色,让汝窑从此名满天下。
“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工匠。对于此,有各种神奇的传说传世。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
宋汝窑青瓷奉化款碟
宋代的青瓷以其单色釉的纯洁、素静,造型高雅为历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汝窑,特别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汝官瓷”,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芝麻挣钉釉满足”等绝难复制的特色赢得了“汝窑为魁”的美誉。
南宋人周辉也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蠢匆?ldquo;玛瑙入釉”呈现出皇帝梦中的色彩,虽是一个传说,其中原委亦无法考证。而南宋距离北宋时间很近,但连南宋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时至今日,汝官窑瓷器就更为难得了。
而天青色——作为汝窑最具代表的颜色之所以让文人雅士所倾倒,是因为这种特别的颜色会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这也是汝窑瓷器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其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与此同时,汝瓷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的特点也让人难以忘怀。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其釉面明显酥油感觉,看起来正是有似玉非玉之美。
其实,这种天青色是釉中含有少量铁造成的。烧造时,青色的深浅随温度的高低变化。这种釉料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这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原因。
多部历史文献也曾记载,北宋以后历朝历代就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窑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瓷无法如愿仿造。
宋汝窑天青釉奁式炉
此外,汝官瓷的胎质具有独特质地,其胎质细密,胎壁薄坚,由于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得其胎体色泽近似燃烧后的香灰,俗称“香灰胎”,又叫“铜骨”。
由于汝瓷釉厚,并在釉存中有少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古人对此即有“寥若晨星”之称。这也是指在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而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分布。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这也属于汝窑的又一特征。
千古汝窑拍卖称魁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这件直径仅有13.5厘米的“汝窑葵花洗”,出自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妇,珍存其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辗转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汝窑藏品虽然个头儿都不大,但它们却一经上拍多是天价成交。同样是一件汝窑小洗,直径为17.5厘米,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
这件汝窑小洗收藏传承有绪,民国初年曾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C.T.Loo)收藏,后来卖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这一价格是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价。自此之后,直至2006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才出现过一件汝窑残器——北宋汝窑盘,直径7.2厘米,经过火烧,口沿残损,也是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的旧藏品,以6万美元成交。
现在,由于传世过少,目前出现在拍场的汝官窑整器可谓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实在南宋,珍稀的北宋汝官窑,就已经是“近尤难得”。由于汝官窑瓷专为皇室之用,制作的艺术水准很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传世的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因其为皇室生产的特殊性,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悉数砸碎毁掉,致使成器很少。因之,汝官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进入南宋汝瓷就已十分珍贵,“纵有家财万贯,不低汝瓷一件”,就成为人们崇尚汝瓷的真实写照。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宫中,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才有部分流出宫外。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到今天的汝窑真品早已不足百件,有明确记载的不过65件半。
据不完全统计,传世汝官窑完整器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几个博物馆现存4件,美国的几个博物馆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此外,迄今为止,科学考古发现了47件汝官窑,其中宝丰清凉寺出土7件,宝丰蛮子营窖藏出土40件。以及国内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极少部分没有公开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来全世界汝官窑应当不会超过150件。
汝窑无大器十窑九不成
能走进拍场中的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对汝窑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器型多是盘、洗、碗等为主的宋瓷而言,其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几乎没有超过30厘米的“大器”。
在古瓷收藏界有“天下宋瓷,汝窑为魁”的说法,究其原因,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只有20年左右的烧制时间。
汝窑的出现,在南宋《坦斋笔衡》中有记载,宋徽宗之所以督造汝州青瓷,是因为他觉得“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汝官窑的烧制,大致在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北宋宣和年间,随使高丽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指出,“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以作宫用”。
尽管学界对于汝官窑存在的时间没有一个定论,但烧制时间短,大概只有20年左右基本上是共识。这20年却不可小觑,汝官窑所开创的“芝麻钉满釉裹足支烧”成为与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形成了宋青瓷的另一景象。
据了解,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而由于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因此,过大或过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也造成了汝瓷“十窑九不成”。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
总而言之,汝官瓷已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古瓷。而国内民间的汝窑藏品大多数为临汝窑、东沟窑等汝民窑器,其价值和汝官窑有很大差距,通过与出土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反复对比考证,能得到各位专家公认的汝官窑瓷为数不多。
编辑:陈佳
关键词:汝窑的故事 宋代 五大名瓷之首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