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回眸十二五:西藏经济增中提质 内生动力仍待激发
新华社拉萨10月27日电(记者王军)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经济基础薄弱,但“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下,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协调推动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西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赶着全国发展的步伐。
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藏医藏药、矿业、绿色食品、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均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和能源条件的制约,使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援下,青藏联网、拉日铁路、藏木电站等一批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如今的雪域高原交通更加便利、电力供应充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打通关键的“任督二脉”,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此外,西藏还不断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深层转变发展方式,以产业长足发展加快融入全国经济体系,培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高原特色农牧、旅游、清洁能源、藏医药、饮用水等产业的崛起,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系列的措施,助推了西藏跨越式发展。2014年,西藏全区GDP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以来,西藏经济仍然逆势继续高速发展,前三季度西藏GDP增长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西藏经济总体发展呈现“稳中有增、增中提质”态势。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13.4%、32.3?。?、54.3%,转变为2014年的9.9、36.6和53.5。
一产上水平。拉萨、山南、林芝、昌都等地高原蔬菜、藏香猪、藏鸡蛋、天麻等特色优势产业产销两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西藏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1家,农牧业生产专合组织(基地)达2729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6%;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增长12.3%,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98.5万吨,连续16年稳定在90万吨以上。
二产抓重点。近两年,西藏紧跟全国步伐开启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支柱产业(天然饮用水、优势矿产业),突出特色优势,以高原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发展迅速。
三产大发展。从拉萨雄伟的布达拉宫、哲蚌寺,到喜马拉雅山区壮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每年6至10月,西藏各地景区旅游者众多,进出藏机票、火车票一票难求。统计数据显示,2010西藏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85万人次,到2014年底这一数据增长到1553万人次。旅游收入也由2010年的71.4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04亿元。
尽管成绩喜人,但受自然条件、区位特征和历史欠账等多重因素影响,西藏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困难重重。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监测分析显示,2014年,西藏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65%。和全国相比,相差20多个百分点,排名靠后。
专家表示,西藏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内需要加快产业的发展,对外需要加快开放的力度,实现“内外兼修”,激发内生动力。(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回眸十二五 西藏经济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