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第五届国际佛学论坛:佛教有助于道德建设
10月17日至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佛性研究——第五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发表论文30篇,来自海内外教界、学界的200名汉藏名学者、高僧大德、青年学生与佛学爱好者出席了会议。
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宗性法师,知名佛学家、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香港大学法光教授,当代著名佛教弘法家济群法师,《格萨尔王》研究专家、汉藏翻译前辈降边嘉措教授等出席了论坛。
“佛性”是佛教思想体系的根本概念之一,既是佛教学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也有重大的社会实践价值。大乘佛教强调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为众生的宗教修行与道德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佛性思想对于中古以来中国文化、东亚文化的发展有深厚的影响,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东亚人民的精神生活。
论坛深入汉语、藏语、梵文、巴利语等佛教经典,从佛性的本质、佛性的呈现、佛性与如来藏、佛性与种姓、佛性与空性、汉传佛教的佛性思想、佛性思想的现代开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热烈而有启发意义的交流讨论。
论坛发起人夏坝仁波切认为,深入地理解、体会佛性思想,对于全社会的道德建设都有积极作用。第一,排除生命的怯懦。当我们理解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性的时候,必然会升起生命进步的自信,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二,克服歧视。理解佛性后,不会因为自己的知识、财富、职业、地位、种族、地域、贵贱等而生起傲慢,真正在社会、世界、宇宙的范围内实现人人平等。第三,克服自私。人的痛苦来自烦恼,烦恼来自对自我的执着,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很多人的烦恼反而更多了。理解了佛性,就会明白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本性是空,进而放下小我,融入宇宙人生的大我。第四,通向慈悲。通过了解众生平等,人人都是候补佛,就会从根本上树立慈悲为怀的观念,有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
自2012年创办以来,国际佛学论坛已经举办5届,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论坛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依次研讨了佛教传播、禅定、戒律、菩提心和佛性,并出版了“国际佛学论丛”。
国际佛学论坛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交流互鉴,为三大语系的佛教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论坛,已经有50余名藏区的格西、活佛来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与世界各地的佛教学者对话互动,深化了彼此的相互理解。这不仅对佛教学术界,就是对于广大信众也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国际佛学研究中心的年度学术成果,权威藏传佛教经典、嘉曹杰·达玛仁钦的《宝性论大疏》汉译本新书发布会同时举行,译者哥伦比亚大学江波博士作了主题发言。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第五届 国际佛学论坛 佛教 道德建设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发现”号在卡罗琳海山采集到丰富生物样品
巴黎发生汽车冲撞就餐者事件 致1死多伤
田径——世锦赛:挥别博尔特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美国旧金山民众集会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
波兰民众举行活动 纪念华沙起义73周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