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暗夜里的星光:重温台湾反殖民文学
——“宝岛抗日记忆”之四
新华社台北10月22日电(记者陈键兴、孟昭丽)如今在台湾一般的书店,要找到他们的作品并不容易,连他们的名字也已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然而,回顾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以他们为代表的台湾优秀作家闪耀的民族精神之光,应当被重温,被纪念。
记者在新竹清华大学荣誉教授吕正惠等学者的“带领”下,“找”到了那长达半世纪的时代暗夜里,台湾最亮的文学“星光”。
赖和:“台湾的鲁迅”
赖和,台湾彰化人,1894年出生,隔年台湾被清廷割让日本。
台北医学校毕业后,赖和就职于嘉义医院,因无法容忍日本医生和台湾医生间的不平等待遇,回到故乡开设“赖和医院”。1918年,赖和前往厦门,供职于鼓浪屿上的博爱医院。在大陆期间,他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返台,参与领导台湾文学改造。
?。保梗玻的辏岛头⒈戆谆拔拇ε鳌段尢狻?,被誉为“台湾新文学运动头一篇可纪念的散文”。1926年,他在《台湾民报》上发表台湾最早用白话文写作的小说《斗闹热》,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期。
发轫于19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文化斗争和思想启蒙运动,而赖和正是这一运动的先觉者与主导者,加上他的医师身份,因而被誉为“台湾的鲁迅”。
赖和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诸多方面,许多作品反映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赖和是日据时代台湾第一代新文学作家,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批判和反抗是贯穿他所有文学的基本精神。尤以小说为主,他用朴实的文笔控诉日本殖民者对台湾民众的种种歧视、剥削与压迫,希望唤起被殖民者的觉醒与反抗。”吕正惠说。
吕正惠认为,赖和1932年发表的小说《丰作》“是掌握时代脉搏、深刻揭示社会矛盾的好作品,在所有日据时代的小说中是难得一见的”。小说讲述了农民在甘蔗收成好时却蒙受重大损失的故事,反映了日本制糖会社对台湾农民的经济压榨及其本质——“《丰作》揭示了殖民者的剥削是结构性的,即任何被统治的台湾人都逃不了被压迫的命运”。
赖和是为民代言的作家,始终关切底层台湾人民的疾苦,作品直逼惨淡的现实。除小说之外,他留下的诗句同样投射出正义的光芒。其创作于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最长的一首诗《南国哀歌》,为纪念雾社抗日起义所写,揭发、谴责殖民者以先进武器屠杀少数民族同胞。
“兄弟们来?。?!舍此一身和他一拼?。颐谴υ谡庋肪?,/只是偷生有什么路用/眼前的幸福虽享不到,/也须为着子孙斗争”,行行充满力量的诗句如今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
由于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赖和曾两次被捕入狱。1941年12月,他二度入狱,次年1月病重出狱,一年后逝世,年不过五十。他一生只用中文写作,始终保持坚定的中华民族意识。
赖和未能看到台湾光复,但他以诗人的眼睛,在珍珠港事件前夕,就已看到了——“日渐西斜色渐昏,炎威赫赫竟何在?人间苦热无多久,回首东方月一痕”。
杨逵:把牢坐穿的“文学硬汉”
杨逵,1906年生于台南,1924年赴日留学,1927年返台参加组织农民运动,曾任“台湾农民组合”中央委员、“台湾文化协会”中央委员。他1935年创办的《台湾新文学》月刊由于登载许多抗日文学作品,于1937年遭日本殖民当局查禁。杨逵数次被捕,在日据时期共坐牢八年之久。
?。保梗保的?,台湾发生西来庵武装抗日事件,被捕台胞多达1957人,其中800余人被判处死刑。年幼的杨逵亲睹日军镇压起义的炮车从家门口经过,心灵被强烈震撼。较大后,他读到日本人所写的《台湾匪志》,其中包括对这一事件的歪曲记载,杨逵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
后来他说:“我决心走上文学道路,就是想以小说的形式来纠正被编造的‘历史’,历来的抗日事件自然对于我的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至于描写台湾人民的辛酸血泪生活,而对殖民残酷统治型态抗议,自然就成了我所最关心的主题。”
“他是一位坚强不屈的抗日作家。”吕正惠这样评价杨逵先生。而有关研究还指出:“杨逵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爱民、爱国意识,对台湾的抗日运动有着极深的影响。最后一次出狱后,他经营‘首阳农场’,‘首阳’二字取自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之意,以示绝不向入侵的统治者屈服的精神,爱国情操令人感叹。”
1932年至1934年,杨逵创作了第一部小说《送报伕》。“以简洁而有力的情节,表现了台湾中下层农民在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走投无路的情景。”吕正惠说,小说主角出身自耕农家庭,家境原本还算稳定,但因为受到日本制糖会社压榨,土地被强迫低价征收,父亲被打伤病死,主角远赴日本寻找出路,在东京当送报伕时又被老板欺骗、剥削。在日本无产阶级友人的协助和启蒙之下,他终于意识到被压迫者应当团结在一起,于是决定返回台湾,与家乡受苦受难的民众共同奋斗。
吕正惠说,杨逵在日期间受到左翼思想影响,这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其另一部代表作《模范村》,将日本帝国主义与台湾本地的封建势力联手压迫农民指明出来,作品的政治认识比《送报伕》更加深刻。
“杨逵具有鲜明的政治理念和敏锐的现实感受,他的创作总是希望掌握时代与社会的大关键,一针见血地指点出来。”吕正惠说。
杨逵1950年代创作的《牛犁分家》,其中一段以1943年的台湾为背景。剧中,主角林耕南对孩子说:“日本战败的话,台湾便可以光复,回到祖国的怀抱,不就可以把日本人通通赶回去了吗?不再被日本人管,也就是不要再被他们欺负,不要再受他们的气了。……要是每个青年人都懂得做人的道理,国家民族便会富强起来,国土一定不会沦陷。”
吕赫若:悲天悯人的“台湾第一才子”
吕赫若,1914年生于台中一个大户人家,从小成绩优异,1934年毕业于台中师范,次年即以《牛车》成为台湾文学界瞩目的新星,亦引起大陆文坛关注。吕赫若还曾赴日本学习声乐,在文艺界兼具音乐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
“《牛车》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台湾农村经济的深刻理解,吕赫若当时只有22岁,的确让人惊讶于他的‘天才’。”吕正惠说。
吕正惠认为,吕赫若的早期小说(1935-1937年)继承了1920年代开始的台湾新文学的启蒙思想和左翼潮流。在《牛车》和《暴风雨的故事》里,他描写了台湾农民在殖民者和地主阶级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在《前途手记》《女人的命运》中,他以新思想为基础,剖析了女性在旧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的作品都表现出鲜明的批判和抗议精神。
吕正惠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在台湾的统治更加严厉、高压,台湾作家的文学表现受到更为严苛的限制,吕赫若无法再像以往那样写作。日本殖民当局厉行“皇民化”政策,吕赫若及其作品遭到攻击,但他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创作的几篇小说仍表现出对“皇民化”的抵抗。
“从当时日本殖民当局的文艺政策立场来看,吕赫若着力刻画台湾社会的腐朽、黑暗,对‘皇民化’问题几乎不屑一顾,是非常有问题的。几位日本文人就曾激烈批评吕赫若等台湾作家偏好描写‘现实的否定面’,而对‘本岛人作为皇民’的问题不积极、不肯定。”吕正惠说。
可想而知,吕赫若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与内心的压抑、无奈,虽然无法秉笔直书,但他的信念却没有丝毫动摇。在吕赫若写于1942至1943年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购买、阅读书籍的记录,其中不仅有《诗经》《楚辞》等古代经典,还有老舍的《骆驼祥子》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等。
这一时期,吕赫若的创作被迫更加隐晦。小说《清秋》中,他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位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深厚的祖父。“通过主人公仰慕祖父的情节,吕赫若实际上对‘皇民化’思想进行了反驳。”吕正惠说。
吕赫若之子吕芳雄回忆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父亲和所有台湾民众一样,欢欣鼓舞,十分兴奋。
然而,没有多久,吕赫若看清了当时国民党独裁、腐败的真面目。1948年,他出任《光明报》主编,进而投入中共地下工作组织。次年,《光明报》创办人、基隆中学校长、中共地下党员锺浩东及相关人士陆续遭到逮捕,吕赫若因此开始逃亡。1951年,中共地下组织“鹿窟基地”遭围剿,吕赫若遇难,年仅37岁。
吕芳雄说:“我的父亲所追求的无非是一个平等、和平、民族不再分裂敌对的理想社会,他的道路终究是对的。”
吴浊流:以笔为剑的“铁血诗人”
“《亚细亚的孤儿》写于1943-1945年间,正值太平洋战争后期。在那个动荡、恐怖的年代,吴浊流躲在住屋里,偷偷地写作这本小说,住屋前面就是‘台北警察署的官舍’。”吕正惠对记者说,当时台湾作家的写作自由受到日本殖民当局严格钳制,吴浊流以“为自己而写,没有想到要发表”而获得了“畅所欲言”的空间。
他说,吴浊流曾回忆自己在日据时代担任教职,无法忍受日籍校长和教师对台湾教师的长期歧视,以及日本殖民当局在教育政策上的蛮横。
“一次运动会上,一位日籍教育官员打了包括吴浊流在内的台湾教师,自尊受到严重伤害的他毅然辞职离校。”吕正惠说,吴浊流在回忆录中谈及受辱时写道:“人在该死时不死,耻辱就终生不能湔雪。”而辞职后有机会到大陆就业时,他说:“我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准备到大陆去跑一趟。身子里满溢着解放感,恨不得立刻飞过去。”
吴浊流在强烈的民族意识影响下进行创作,《亚细亚的孤儿》的主题揭示与人物塑造都彰显了反抗殖民统治的精神。吕正惠说,“台独”派企图歪曲吴浊流及其作品,但他们的解释完全是讲不通,也站不住脚的。
《亚细亚的孤儿》的结尾,“发疯”的主人公胡太明在家中墙上写下:“志为天下士,岂甘作贱民?;鞅┳岛卧?,英雄入梦频。汉魂终不灭,断然舍此身。……横暴蛮威奈若何,同心来复旧山河。六百万民齐蹶起,誓将热血为义死。”吴浊流最后还暗示了主人公的选择:有个渔夫说,曾有个像是太明的男子坐渔船渡海到对岸。而后又有传说,太明从昆明的广播电台对日本喊话。
吕正惠介绍说,只要读读吴浊流的回忆录《无花果》,就可明了他的心迹。
在谈到台湾光复时,吴浊流曾如是写道:“现在,完全解脱了而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不是殖民而是真正的祖国的人民了……如今已从日本人手里解脱出来,而取回自由的关系,自动地想对祖国服务。”
“日据时代的台湾新文学,其核心都与日本的殖民统治密切相关。”吕正惠说,那些优秀的台湾作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中华民族意识,他们无法容忍自己文化上的根被铲除,用作品对抗殖民者并希望唤起台湾民众。
除了赖和、杨逵、吕赫若、吴浊流之外,还有许多历经那个苦难岁月的台湾作家以笔为剑,要刺穿那暗夜、点亮苍穹,他们都是“台湾的良心”。吕正惠说:“这些美好的心灵,不应被今天的人们淡忘,更不容别有用心者曲解。可是,又有多少人,看见他们!”(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宝岛抗日记忆 暗夜里的星光 台湾反殖民文学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