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香港旅游业的“暴戾之气”从何而来
今天的香港仍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老牌自由港的硬件、软件,和成熟法制社会的口碑等,但这些都必须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来玩的理由”,才能打动越来越挑剔的游客。
据香港媒体报道,10月19日某内地购物团赴港旅游时有团友因未购物与带队导游和疑似“影子团友”发生争执,一名男性团友在劝架时被人粗暴拖出店外殴打,次日不治身亡。
“购物团”、“零团费”等香港旅游纠纷,人们早就听得耳朵出了老茧,媒体一再报道,两地旅游部门也多次重申“严禁”,但这么多年过去,问题非但没解决,反倒闹出了人命。很显然,光靠此前两地一直强调的“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媒体透露称,“零团费”和“购物团”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市场和业界的现实需要:如今中国游客的“腿越来越长”,远至欧美,近至韩日,都成为他们全新的旅游、购物热点。与之相比,曾经的“购物天堂”香港显得物不廉、价不美,且由于地域上的“先天不足”,无论自然景观或人工游乐设施都很难具备吸引回头客的持久竞争力。不靠这些“零团费”、“购物团”,香港游的“食物链”就可能崩断。
不论当年名噪一时的“导游阿珍”,还是此番闹出人命的一干人等,其言行中确乎洋溢着一种焦虑暴躁的气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所谓“关心则乱”——因担心自己的生计而作出极端的反应。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香港入境处宣称内地游客总数不减反增,而商家却表示同期零售消费额同比下滑四至五成,奥妙即在于:有报道称,目前来港内地旅行团逾九成都是“零团费”或变相“零团费”的购物团。
什么是“零团费”,估计大多数人都心中有数。而仍然趋之若鹜者也许是消费能力只能忍受这样的出境游方式。迫于财力,他们在香港必然出手谨慎,而这和“购物团”组织者的利益恰构成先天性的“对撞”:一方面游客希望尽量少花钱(因为没钱),另一方面旅游团尽量希望对方多花钱(同样因为没钱)。
公平地说,当今全球旅游市场总体上是买方市场。不赚钱固然不好,但逼人掏腰包甚至强掏人腰包不仅收获无几,更是吓跑了更多的游客和商机。作为传统旅游市场,香港要想维持这条“食物链”,唯一的出路,就是“给游客一个来玩的理由”。
这个“来玩的理由”曾经是充足的:性价比高的“行货”和“水货”,别具一格的街景和市景,内地找不到的海洋公园和香港迪士尼,以及脍炙人口的服务品质。如今这些“来玩的理由”或因内地的发展、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而变得吸引力不再,或因自身的“折腾”而几乎消失殆尽。
今天的香港仍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老牌自由港的硬件、软件,和成熟法制社会的口碑等,但所有这些都必须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来玩的理由”,才能打动越来越挑剔的游客。否则他们的购买力就会“用脚投票”——别的不说,强制购物及所引发的暴力事件,时隔多年仍囿于“行业自律”而始终无法形成法律规范的框架,不论原因是什么,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来玩的理由”。
让游客玩得开心,买得划算,他们就会找到说服自己和亲朋好友来玩、来买的理由,反之,让游客不开心,之后游客会让当地业者更不开心,道理原本就这么简单。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香港 内地游客 围殴 致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