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
写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颁布之际
原标题: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写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颁布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在通往民族复兴的奋进之路上,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19日全文公布。《意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从指导思想、创作导向、文艺灵魂、创作精品、队伍建设及党的领导六个方面作出部署。这一文艺发展的顶层设计,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一脉相承,也彰显着强烈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勾勒出清晰可行的路线图,注入激浊扬清的正能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只有将文艺置于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审视,将文艺工作摆在民族复兴的大局中谋划,才能深刻理解其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其关键作用。回溯人类历史长河,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当今世界,文化早已成为各国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影响力、话语权的竞争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无论是为国家发展凝心聚力,还是在国际软实力竞争中后来居上,我国文艺事业都面临时不我待的历史机遇,经受着能否乘势而上的时代考验?!兑饧返某鎏ǎ坏昶涫?,更是着眼未来的战略抉择。
繁荣发展文艺千头万绪,核心在于守护民族文化之“根”,涵养中国精神之“魂”。“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鲜明的“人民观”,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所在,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亦是贯穿《意见》的一条主线。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在各个层面体现人民群众在文艺工作中的中心位置,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才能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联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处在发展关键阶段、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从未如此迫切地需要增强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力。用梦想的力量感召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亿万人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以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凝聚共识,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传承弘扬,我们就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继承和光大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在复兴路上行稳致远。
繁荣发展文艺任重道远,创作出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根本,打造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是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则是保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从树立精品意识、创新精神到与时俱进发展网络文艺,加强阵地建设,推动优秀作品走出去,再到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最终目的在于不断生产出一批批“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作品。文艺归根结底是人的学问、人的艺术,对从业者而言,良好的专业素养、高尚的人格修为,“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缺一不可。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位,将造就领军人物和建设人才队伍结合起来,文艺事业才能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关键在于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既要营造良好氛围,也要完善体制机制,两个维度共同发力,我们就能更好地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合力。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期许令人振奋;一年来,中国的文艺事业正在张展腾飞的翅膀,呈现崭新的气象。仰望理想的星空,立足坚实的大地,文艺工作者们必将以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编辑:曾珂
关键词: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