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6.9%:中国经济升降起落传递新信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三季报19日“出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回落至6.9%的同时,就业、消费、居民收入、能耗等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与动力转换有序推进的发展势头。
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何以回落?经济增速还会继续下行吗?我国能否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内外挑战叠加 6.9%来之不易
进入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略微放缓,三季度GDP增速从一、二季度的7%回落至6.9%。
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进入三季度后,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在调整分化、复苏动力不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加之美国加息预期强化,世界大宗商品市场、股市、汇市出现动荡,加剧了中国出口的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进出口额同比降幅逐季加深,分别为-6.2%、-8.1%和-9.2%。其中,除了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外,后两个季度出口均为负增长。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全球经济进入长周期的下行阶段,一大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长呈现长期低水平波动,导致世界贸易流量下降,对中国产能的吸收能力减弱。
从国内观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主动调整的过程中,不仅传统产业去库存、去产能,短期对工业形成一定下行压力,汽车、手机等部分前期增长较快的行业,也受市场容量所限进入了调整期。
今年以来,长期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增速显著放缓,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下降,都对这一判断提供了支持。
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与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1和5.8个百分点。同期,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4%,比最终消费支出低了15个百分点。
此外,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致使对比基数提高,也是GDP增速有所放缓的一个原因。“‘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每年都在4万亿至5万亿元左右,基数增大使得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含义大不相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说。
他表示,在国内外经济共同转型、世界市场需求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实现7%左右的增长来之不易。
“部分区域和行业的走势分化更加明显。比如,上游能源重化工行业困难在增加,但下游产业发展比较稳定,表明结构调整在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经济仍呈现“筑底企稳”态势,调整符合规律,转型符合方向,发展符合预期。
优化+亮点 中国经济前景可期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成色十足”,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自我国黄金周确立以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而在整个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08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在投资和出口乏力的背景下,消费“这驾马车”稳健发力,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最高,达到58.4%。
除了三大需求结构的优化外,还有一些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变化正在发生:
——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趋势更明确。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在三次产业中继续“领跑”,占GDP的比重为51.4%,比去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1至9月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7%。
——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双创”热情不断高涨。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065.5万户,同比增长15.8%。
——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仍比较充分,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就业1066万人,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继续“跑赢”同期GDP增速。
盛来运认为,国内外因素叠加的下行压力,经济梯度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以及消费升级蕴含的支撑力,加上改革创新释放的新动力,将共同作用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
以消费升级为例,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认为,尽管中国国内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不断攀升,但与美国等经济体近70%的比重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消费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将会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随着新动力的成长,中国改革继续推进,创新步伐加快,支撑力和新动力交织在一起,会对冲下行压力。”盛来运认为,四季度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有条件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收官季”需全力以赴稳增长增效益
从历史经验看,四季度“收官季”的表现,对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
业内专家认为,部分指标波动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但稳增长增效益仍需付出很大努力。我们既应对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怀有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对冲下行因素,管控好潜在风险。
张立群注意到,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停止了此前连续3个月的下降趋势,月度出口降幅收窄,房地产销售回暖,基础设施投资走稳。此外,金融数据反映的居民和企业需求也在增加。
“这些都表明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仍在不断显现,经济在企稳向好的变化中。未来几月情况预计会比三季度好,在此基础上完成全年目标问题不大。”他判断说。
有专家认为,出口承压态势难以逆转,消费短期内“独木难撑”,第四季度需要更加重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对记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召开会议,对近期促投资稳增长进行再部署,明确提出第四季度要把促投资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打好投资政策“组合拳”,扩大合理有效投资。
这些措施包括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进度,切实加强督促督导,加快开工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大清理中央预算内投资沉淀资金力度,及时调整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须、有资金缺口的重大项目建设等。
事实上,各地在稳投资领域也有不少新探索。例如,重庆不断推动投资方式创新,在去年签订1300亿元PPP项目基础上,今年又新签订1300亿元PPP项目,目前总投资1400亿元的17个PPP项目已启动,既缓解了政府筹措资金的压力,又保证了投资强度。
陈东琪说,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除了着力创新调控方式外,还要注意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措施相结合,依靠深化改革开放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专家普遍认为,下一步顶住下行压力、集聚发展动能,需要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宏观政策加力增效、狠抓措施落地,才能为明年发展打好基础,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记者王希、安蓓、于佳欣、陈炜伟、何宗渝、何欣荣)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经济三季报 6.9%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