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贫困生认定要不要看餐桌饭碗?回应:只做参考
新华社武汉10月16日电 题:“贫困生认定”要不要看餐桌饭碗?——高校助学金评定引发的疑问
新华社记者李伟
一则“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吃得好或无缘助学金”的消息引人关注。
近年来,“划定贫困线”“演讲比贫”等新闻屡屡出现在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环节,如何甄别“真假贫困生”,让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俨然成为高校的一道难题。“以食堂消费参评贫困生”这一规定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贫困生认定标准如何才能兼具科学严谨、人性关怀?记者进行了调查。
贫困生认定盯上饭碗 回应:只做参考
“中晚餐平均消费超6.2元或无缘助学金。”日前,华中农业大学有学生在网上发消息称,该校贫困生认定要查询过去某一段时间内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费记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璟告诉记者,其实并不存在这一具体标准,6.2元的标准只是部分学生自己推算。学校在关注抽样时间段内的餐均消费偏高的贫困生,也关注餐均消费偏低的非贫困生,并分别进行复查。
记者在该校调查时,多名学生向记者证实,学校的确发布了一份15天食堂消费偏高的贫困生名单。对贫困生同学来说,餐费进入全学校食堂消费前10%的行列,就有可能被学校复核,乃至取消贫困生资格。有贫困生根据15天的餐均值推算,女生中晚餐的消费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
记者观察到,在该校食堂的经济型套餐窗口,一荤一素加米饭套餐3元,两荤套餐3.5元。其他套餐窗口,一荤一素每份7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贫困生告诉记者:“贫困生如果需要改进一下伙食,或者一段时间内身体有病,需要增加营养,那怎么办?如果有假贫困生故意在食堂少吃,而跑到校外偷偷大吃大喝,这样的评定标准岂不成了摆设?”
学校的苦衷也不少,校方无法掌握学生家庭的实际财务信息,只能通过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判断。
该校园艺林学学院辅导员金帅说,通过近期餐均消费核查发现,该院有30多名贫困生因为消费高进入了全校在校生餐均消费数据的前10%。所以,学院将对其进行重点详细复核,并综合了解其他情况,如果的确属于“假贫困生”,将从贫困生名单中“剔除”,让助学资源物尽其用。
甄别“真假贫困生”,究竟有多难?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全国重点农业特色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占多数,领取到助学金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据了解,学校去年本科生中共有4668人领到国家助学金,约占到在校本科生的25%,“平均下来,一个寝室里就会有一人拿到助学金”。
按照华农的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等级分类:一等贫困生每人每年有4000元的补助;二等、三等分别为3000元、2000元。这对不少大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资助。
李璟介绍,学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每年都要动态调整贫困生数据库。以往认定过程并不设立硬性标准,是先由学生自己申报“家庭情况调查”,然后班级进行“民主评议”,再由“院校进行审核”,最后“建立档案”进入“贫困生数据库”。这当中,会特别强调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家庭遭遇灾害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华农面临的状况是目前不少高校的缩影。记者了解到,大部分高校助学金的获得和发放,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划拨和使用。学校并不是“一刀切”划定贫困生生活线,会采取自荐、他评等多种方式建立“贫困生数据库”。
华农相关负责人坦言,学校每年“贫困生数据库”约为在校生总人数的40%,然而在申报环节,不乏学生造假瞒报。尤其是家庭情况调查,在不少地方随意盖章写个贫困证明弄虚作假,对于校方来讲,甄别渠道有限。
为了详细获得部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学校在新生开学前就摸底,甚至进行家访。去年学校就曾“暗地”进行过餐费数据调查,发现与贫困生的关联相关性很强,调查一卡通消费数据具有参考价值。在今年核查过程中,一个学院2015级新生经过贫困认定的学生共有89名,后期通过餐费核查比对,有97%的贫困新生餐均消费水平位于后列。
“一些真正的贫困生由于自尊心强,不会去申请助学金。”李璟说,通过餐均数据调查,也有助于发掘出真贫困生,让“口粮钱”送到最需要的困难学生手中。
对贫困生,该如何“精准扶贫”?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普通高校学生资助金额716.86亿元,比上年增加142.75亿元,增幅24.86%。
有专家指出,高校认定贫困生,由于范围广、数量大、认定难,不排除其中有随意性,出现一些漏洞。
的确,近年来,大学生助学金遭非贫困生“偷食”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确保助学金能够真正“雪中送炭”,一些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尽最大可能让“假贫困生”无法得逞。在严格标准的同时,兼顾人性关怀,也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表示,作为高校管理者来说,有责任制定科学制度,切实保证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到困难学生身上。这需要学校改进措施,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不妨对少数冒领助学资助者给予惩处。
专家建议,学校在评定贫困生进行助学时,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要考虑不伤害学生的尊严。采用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措施,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成长。(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 高校助学金评定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