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用生活之源育艺术长青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题:用生活之源育艺术长青
新华社记者闫祥岭、陈尚营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之际,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丰富了生活体验,拓宽了创作视野,拉近了与人民的感情,思想上受到洗礼,艺术上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在获取艺术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展示艺术成就时,主动从群众中间获取资源、吸收营养。他们脚踩坚实的大地,放飞想象的翅膀,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这些源于生活、扎根基层的优秀作品,正在精彩讲述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喜成果。
树有根水有源,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火热的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的生命力始终根植于人民生活中。一切文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一旦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不能否认,当下有的文艺作品仍旧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把单纯感官娱乐等同于精神快乐,经不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一些文艺类别里,存在不少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机械化生产和快餐式消费,让不少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大打折扣,甚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限制了文艺的生命力,难以满足群众文艺需求,对这些问题必须重视。
要用生活之源育艺术长青。艺术只有与人民同在,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焕发蓬勃的生机。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生活之源 艺术长青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