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为什么中国第一个科学类诺奖选择了她?
1971年10月4日,一双眼睛紧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这双眼睛,就是屠呦呦的眼睛。她的名字,从“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萃取得来。她发现的青蒿素,是中医药知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医药为世界医药所贡献的最好礼物。
屠呦呦44年念念不忘的,是东晋人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话,她还会反复念下去。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她?
第一,“523项目”始于1967年,开始屠呦呦并没有参与进来,但从1971年在广东开会的会议记录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屠呦呦加入进来后,于1972年南京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到青蒿素可有效杀疟原虫。是她,把青蒿素带到项目里来。
第二,在1972年的会议上,屠呦呦报告当时青蒿提取物效果不稳定,而葛洪的著作让她灵光一闪。她想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所以便由用沸点78摄氏度的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35摄氏度的乙醚提取。
第三,1972年8月,屠呦呦带领一个团队到海南做临床试验,她和几个同事首先在自己身上试药,证明了没有毒性。她们总共做了30例,基本都有效。她是第一个做临床试验的人。
第四,国内其他机构的提取方法是根据屠呦呦提供的材料改进的。屠呦呦参与了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第五,她还是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发明人。青蒿素是脂溶性药物,而双氢青蒿素提高了水溶性。
就在屠呦呦任组长的中国“523项目”开展的同时,美国也在进行新抗疟药物的研究,筛选了20多万种药物,但效果不佳。而屠呦呦根植于数千年积淀的中医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能给科学家带来新的启发。
任何的科学创新看似机缘,其实来自非凡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为确保用药安全,屠呦呦带头试服,不怕染上中毒性肝炎;为取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她在海南疟区奔走于高温酷暑之下,喂患者服药。这背后的大爱与医者仁心,不免让今天的人们追问:是什么支撑她如此付出?
屠呦呦的获奖最伟大之处在于44年的默默无闻??蒲а芯吭谝獾牟皇茄豕饣?、海外经历、职位头衔等外在光鲜,而是求实、奉献、执着、钻研精神!这种内心安静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就是屠呦呦品格的独特配方。这一配方,相信会成为科学界主流价值追求。让更多的科学家有信心秉持科学本真精神,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毋庸讳言,在多数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诺奖情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获得诺贝尔奖将成为常态,而非个案。理由有三:第一,我国的基础研究已经与世界接近并全面接轨,诚所谓厚积薄发,中国科学家有条件有能力拿更多的诺奖;第二,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科学家从不缺少才华。仅就这几十年来的科研硕果,比如“两弹一星”、多复变函数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舳в?、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就足以让人信心百倍;第三,国家早就意识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学家的地位不断提高,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等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屠呦呦的获奖,必将激发自信自省的正能量,从严从实,砥砺前行。
?。ㄗ髡呦等?、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屠呦呦 诺贝尔 疟疾 习近平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