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美已创设90多个对话机制 涉及全方位各个领域
综合报道,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至今三十多年,尽管也有摩擦、有分歧,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究其原因,与两国自建交以来形成的大量的对话沟通机制在关键时刻总能起到管控分歧、深化合作密不可分。
中美两国之间迄今建立的对话沟通机制已达90多个(其中有部分机制重叠或被取代)。这些机制涉及政治、军事、经贸、科技、环境等全方位各个领域。
政治领域的对话沟通机制主要有:首脑互访、首脑热线、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议会定期交流机制、中美副外长级政治磋商、反恐磋商、金融反恐工作组磋商、人权对话、中美关系研讨会等。
经贸/科技/环境领域的对话沟通机制主要有: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中美环境合作联合委员会、中美能源政策对话、中美双边经济发展与改革对话、中美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中美科技政策论坛等。
军事领域的对话沟通机制主要有:中美军事热线、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中美副外长级战略安全、多边军控和防扩散磋商、国防部副部长级防务磋商、中美司局级军控与防扩散磋商、中美退役高级将领会谈、中美军控、裁军与防扩散研讨会等。
文化/卫生/法律领域的对话沟通机制主要有: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双年度卫生部长级会晤机制、中美食品和饲料安全工作组会议、中美副部级教育磋商会、中美卫生政策论坛、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中国交通部与美国海岸警卫队高层定期会晤机制、中美文化论坛等。
这些对话沟通机制中,有的历史悠长,几乎和中美建交同龄,如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有的经增扩已经成为中美两国解决分歧、促进合作的“支柱”平台,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有的则在创建伊始就引人注目,如中美人权对话。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主要的中美对话沟通机制。
首脑互访和首脑热线
从1984年开始,中美两国元首逐步形成了互访机制,虽此后由于政治原因曾中断过一段时间,但高层互访对两国关系的重要作用已留在了两国民众的集体记忆里。
克林顿时期,两国关系回暖,两国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开启了首脑热线和外交部副部长级政治磋商。
2001年的“9·11”事件为中美合作提供了新的战略基础,两国建立了中美跨机构反恐磋商机制。在反恐和经贸的双引擎之下,中美关系有了质的提升,中美首脑外交机制化。
2012年后,中美两国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从安纳伯格庄园会到瀛台会,中美元首年度会晤机制逐渐成型。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2009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在多边场合会晤,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此前,在中美两国数十个对话沟通机制中,“战略对话”与“战略经济对话”是双边交流的两个重要机制。两项机制自确立以来,中美在事关两国关系的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沟通与交流。
中美战略对话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时任总统布什于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会晤时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美在战略和政治层面深入沟通的重要机制。2005年8月,首次中美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此后,作为定期对话机制,中美战略对话定期在中美间轮流举行,共举行了6次。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9月由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北京启动,对话侧重战略和经济层面,一年举行两次,共举行了5次。
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显得尤为必要。在这种背景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应运而生。同此前的机制相比,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仅层次更高,而且内容更丰富。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09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双方深入地交换了意见,首轮对话取得了积极成果。
到2015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举行了七轮。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战略与经济对话,历次对话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缓和中美关系氛围、增进两国相互理解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
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设立,在科技、教育、文化等低政治领域,中美合作蓬勃开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中美对话聚焦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缺陷。
5年来,这一机制围绕教育、科技、体育、妇女、青年、地方交流等领域,取得近300项务实成果。目前,有49万名中国青年在美国学习,超过10万名美国青年到中国学习。另外,中美双方已合作在美国设立107所孔子学院,451家孔子课堂,注册学生达30万。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发展至今,已成为促进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支柱。相信在双方的精心呵护与培育下,中美人文交流这棵大树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人文交流机制与战略与经济对话首次并轨运行,三大机制已成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年度盛会。战略互信、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成为新时期引领中美关系发展的“三大支柱”。
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
1980年,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在华盛顿成立,这是两国正式建立起的首个协调对话机制,开启了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协调合作的序幕。同年,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基础上成立。1983年,中美商务贸易联合委员会成立。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科技、经济和商贸三大交流机制成为带动中美合作的“三驾马车”,为两国关系良性发展源源不断贡献着正能量。
截止2009年,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已举行了17次部长级会议和4次副手级会议,对推动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建立以来,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落实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成果,着重就两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进行交流协调的合作机制。
中美商务贸易联合委员会
中美商贸联委会号称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灭火器”,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对华出口限制都成为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上的热门话题。
2013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美时,两国领导人商定将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的级别提升为副总理级。从2004年开始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中方主席由中国副总理担任,由于美方不设副总理职位,美方主席由商务部长和贸易代表共同担任。
中美商贸联委会框架下设有十多个工作组,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产品安全、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等领域。
几十年来,中美商贸联委会合作机制日益完善,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成为中美双方高层对话的重要平台之一。目前,双方已成功举行了25届联委会,对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美人权对话
中美人权对话开始于1990年,到2002年12月一共举行了13次对话。2004年3月,由于美方无视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提交反华提案,严重破坏了两国人权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中美人权对话被迫暂时中止。
2008年5月24日至28日,中美第14次人权对话在北京举行。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美人权对话中断近6年后首次恢复。
此后,因为美对台军售等问题,对话再次中断近两年,直到2010年5月,中美第15次人权对话在华盛顿举行。这也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举行的第一次中美人权对话。
最新一次,即中美第19次人权对话于2015年8月13日在华盛顿举行。
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机制
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机制是于2011年5月9日至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建立的。这一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双方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以便更好地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建立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机制旨在加强双方在亚太事务上的机制化沟通和协调,增进互信,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在亚太地区良性互动。这不仅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至今中美两国已经举行了5次亚太事务磋商。
中美军事热线
2007年,美国时任国防部长盖茨来华访问,中美达成共识,建立国防部直通电话(军事热线)。
据美国国防部网站报道,中美两国间首条军事热线于2008年4月10日正式开通。在当天的首次通话中,两国防长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做了坦诚交流,并对这一沟通机制的成功建立予以积极评价,对话前后持续了大约30分钟。
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
中美国防部副部长级别的年度防务磋商机制始建于1997年,随后发生中国驻前南使馆被炸事件,该机制到2002年12月才重启,至今已经举行了15次磋商。第16次防务磋商2015年将在中国举行。
中美议会定期交流机制
为促进中美立法机关交流,推动两国关系发展,2004年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参议院建立交流机制,其后双方定期举行会谈并不定期举行主席会晤。1999年,中国全国人大已同美国国会众议院建立交流机制。
双方每年以会议形式交流一次,在两国轮流举行。并商定每年元旦后,在美国夏威夷举行双方主席会晤,就当年会议交流的议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交换意见,七八月份举行正式会议。
交流议题都是双方关注的重要问题。包括中美两国关系的评估及对未来的展望,涉台、涉藏问题,环境?;?、气候变化问题,新能源开发及双方合作可能性的探讨,知识产权?;?,以及其它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等等。
这个定期会议机制还带动了议会各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议员助手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使两国议会间的交流更广泛、更深入、更活跃。
中美政党举行高层对话
首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2010年3月底4月初在北京举办,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美国两党机制化交往正式开启。至今已经举行了八届对话,对加强中美理念政策沟通、增进政治互信、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议题方面,政党制度、执政理念和发展方略是政党高层对话一大重点,也是主要特色。2015年5月6日举行的第八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内容更是丰富,双方不单就执政理念、政策主张和发展战略交换看法,还就各自反腐与法制社会建设及举措、管党治党相关做法进行了坦诚交流。
中美省州长论坛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两国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宣布建立中美省州长论坛,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务院签署了相关谅解备忘录。论坛旨在为中美两国省州级负责人提供重要交流平台,以促进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
首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于2011年7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2013年4月16日,第二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在天津举行。2014年11月11日,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
以往中美两国间的交流主要在中央政府层面,虽然能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效应,但由于缺乏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广大民众的参与,无法起到以点带面和全面开花的作用。
中美省州长论坛的举办,为两国开展地方间交流尤其是民间交往提供了机制和保障,为密切两国关系结成新的纽带,将使中美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习近平 美国 奥巴马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