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新疆阿拉山口:国门风口崛起亚欧贸易枢纽新城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3日电(记者刘兵)一路向西的国际班列驶出国门前,新疆西北角的阿拉山口是“歇脚”换装的最后一站。因处于风口,这个被称为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地方常年大风肆虐,飞沙走石,连树都只能弯腰生长。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阿拉山口口岸却因为日益密切的亚欧贸易,在国门风口的戈壁荒滩上稳稳扎根,短短20多年间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枢纽城市。
对于阿拉山口的发展变迁,现任阿拉山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李承烈最有发言权:“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口岸,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我是规划建设阿拉山口的先驱者之一,当时戈壁滩上只有几个地窝子、一个气象站和在建的火车站。山口环境恶劣、气候极端,我在戈壁滩勘查地形、放线打桩,一个夏天磨破了6双军用布鞋。”
自从1990年9月,兰新铁路西段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土西铁路正式接轨,实现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08万公里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后,伴随着铁轨上越来越频繁的列车身影和公路口岸的开放,阿拉山口口岸开始一天天“成长壮大”。
“物流频繁、商贾云集让阿拉山口繁华起来,道路纵横、楼房林立,餐饮娱乐应有尽有,但自然环境恶劣,使很多人淘金后便纷纷离去。”阿拉山口市农林水牧局局长郭伟说,“2000年阿拉山口开始实施环境绿化工程,在城外布局防风林,在城内种植绿化林木,如今已建成200米宽、8.5千米长的绿色屏障,大大降低了大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阿拉山口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口岸:2006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后,阿拉山口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2010年7月博乐阿拉山口机场建成通航,阿拉山口成为我国西北首个集铁路、公路、原油管道、机场运输“四位一体”的陆路口岸。
阿拉山口市常务副市长狄永江告诉记者,口岸从设立初期15万吨的年过货量,发展到现在的近3000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尤其是2011年第一个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后,目前成都、武汉、苏州、义乌等十几个国内城市均开行中欧班列,通过阿拉山口进出国门,运输货物品类从手机、电脑等逐步扩大到衣服鞋帽、汽车配件、粮食、葡萄酒等,阿拉山口在亚欧贸易中枢纽地位更加重要。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向西开放’,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阿拉山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1年,国家批准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这对阿拉山口市来说是一个新的助推器。”狄永江说。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自去年6月正式封关运营,打造了进口油气、粮油农副产品、金属矿产品、木材、消费品电子商务平台、整车进口展示等6大仓储交易平台,目前已吸引五矿集团、国电公司等42家企业入驻,截至今年上半年贸易额达到19.16亿美元,完成过货量47.06万吨。
随着规模和功能的不断发展,阿拉山口作为口岸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201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从通关口岸变成了集贸易、物流、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贸易枢纽城市,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历程。
“虽然这个边境小城常住和流动人口加起来也就4万多人,但如今城里风小了,教育、卫生、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大大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物流、加工企业的进驻增加了就业机会,‘免签’入境旅游购物带动了人气。借着亚欧贸易枢纽的区位优势,阿拉山口将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边境开放型城市。”作为这座年轻城市诞生的奠基者和发展的见证者,李承烈对阿拉山口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新疆 60周年 一带一路 国际列车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