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世界是中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的”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感言
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战胜`’非典“之后如期举办.令人快慰。
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举世瞩目的艺术界盛事。中国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敞开胸襟,热情作东,邀请世界各地艺术家汇聚北京向世界提供一个定期进行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把中国与世界艺术的交流活动推向了新的阶段。双年展是世界上流行多年的艺术展示、组织、交流、推广形式在中国的某些省市也已经成功地采用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从规模上说北京国际双年展无疑是空前的。有幸应邀参与这次盛会我希望第一届双年展同时举办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研讨会`’也能够成为中国与世界艺术批评界进行定期交流的一个场所,成为中国与世界艺术对话的一个公开论坛。
地平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也面临着如何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严峻现实。但是发展中国家如果采取主动开放的态势,全球化也有可能成为发展现代民族文化的巨大机遇。全球化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这是多数学者所一致界定的。然而,经济全球化又同时迅速地扩展到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领域。例如,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将被允许进入中国的文化产业外国文化产品也必然首先与中国大众化娱乐产业争夺市场占有份额。而作为经济全球化先导的信息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则更是全方位的。西方文化信息覆盖全球英语成为第一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信息成为世界各国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单向压倒性的信息冲击,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大众文化,而且对非产业、非商业主导的所有文化事业、文化形态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近二十年中国艺术出现的种种现象揭示了全球化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外来冲击。全球化经济、信息的冲击会不会动摇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根基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思考的严峻课题,也自然成为各国文化学者探讨的热点之一。一种意见认为,所有文化都不可阻挡地会被纳入单一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内。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各民族、国家、地域的不同文化反而有可能将在全球化中得到优化再生。很多学者认为,世界范围的文化所谓“单一趋向”(西方化倾向)与文化多元现象依然是并存的。同时应该看到.文化`’单一趋向“的扩展背后,也有积极与消极两种因素。从积极的方面看,先进的西方文化将被广泛吸纳和效仿使发展中国家文化在某些方面一时呈现共征。从消极方面来看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世界文化呈现单向推动而非对等交流的文化生态不平衡现象。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西方文化,甚至被迫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字、宗教,使民族文化面临濒危。消极方面的影响在大众文化领域更为明显大众文化具有快速传播和容易翻版克隆的特点其生产和消费依循市场运作对涉世不深、具有好动、反叛天性的青年族群尤其具有巨大吸引力。西方流行文化,尤其是美国流行文化正伴随经济、信息的全球化成为全球文化。流行文化经过商业包装推动媒体造势炒作借助高科技的声光色、海陆空的立体传播正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展迅速侵蚀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
在如此严峻的现实面前,发展中国家的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考虑应对的策略。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采取主动开放的态势是明智而有益的。如果采取被动的或者封闭的策略,反而会使民族文化失去在当前世界文化交流中完成现代化转型的难得机遇。因此我十分赞赏举办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决定这是一个有益于世界艺术交流,发展中国民族艺术的举措。虽然现代物质文明正在造成发展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但是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并没有根本变化。全球不同种族、民族、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例如,无论是口头或书写,世界人口的多数仍然主要用英语以外的本土语言作为社会联系纽带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载体。
中国的民族艺术的语言在近百年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经受了西方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完全被西方语言取代;而外来的艺术媒介如油画,西洋雕塑话剧歌剧、芭蕾等等在中国则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征的东方风格。全球化的目的不应该是全球文化的单一化。发展中国家制定本民族文化的安全策略是必要的但是应该避免采取闭关自守的被动策略。全球化引发了全世界学者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全球文化单一化的主张正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质疑和抵制。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全球化不应该也不可能消除文化的特殊性和个性。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命脉。历史证明,中国曾经被外来的武力征服过但是中国文化从未被外来文化所扼杀、阻断;相反.中国文化有诸如融汇变通、刚柔互为表里等主动适应生存环境的基因,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不断蜕变再生延续。文化的特殊性或个性首先体现为民族性。首先中国文化的语言载体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改进丰富但是无法取代的。今天厚载先民智能的中国方块字,再次在信息化的时代显示了她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本来就是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的。中国艺术史上的发生重大时代风格演变促因往往正是当时特定范围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交融。中国也曾经历过闭关锁国的教训结果往往是错失了发展的机遇。自西方殖民主义时期以来确实造成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甚至语言文字被西方文化同化和消解的可悲结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维护民族文化艺术优秀基因的同时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势主动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滋养不放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机遇。民族性是文化存在的价值个性是文化存在的优势。“比较优势论”(The Relateive Superiority)是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支柱之一文化艺术领域同样存在比较优势的问题。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各有优势。当今世界正面临如何持续发展、制止战争、制止破坏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不仅自然界有生态平衡的危机在人类社会内部的文化生态平衡也同样面临着威胁。平衡的文化生态可以使文化取得互补的健康发展。反之,不平衡的文化生态,最终室碍所有文化的生存。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不仅是西方的财富,更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而西方艺术史上的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则对中国艺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中国哲学中的易’`、’`禅’学说以及`’游于艺’`等思想.中国艺术中的书法及书学理论等也曾经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过不可否认的影响。而中华文化崇尚的`’仁”`’天人合一“、以及社会和谐等价值观.也是世界文明的财富尤其是对于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纵欲挑战人类伦理极限所造成的西方当代文化社会?;?也未必没有可以借鉴或反省的助益之功。人类文明的演进正是不同文化相互融排斥冲突、又相互融合互补的过程。中华文明的开放品格在历史上曾使中华文化艺术取得娇人的成果,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正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基础。’`非典”流行时期,中国文明古礼中的”作揖”曾在香港一时取代了当今世界通行的`’握手’`成为颇为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变通礼节。由此可见轻易否定民族文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在当下艺术盛行的时尚之中人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文化因素或变体的中国文化符号正成为国际艺术天桥上的闪光亮点。
全球化也为各国提供了思想、制度和体制的调整机遇,中国不仅要把自己开放也要融入国际体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开放态度、对协会职能的自我改进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先生认为.《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举办标志着“中国美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申奥成功当时,曾出现{,当世界接纳了我们也让我们拥抱世界”的说法。中国北京第一届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令人想起邓小平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界是中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的’`。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世界 中国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