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教龄越长频率越高 超半数精疲力竭
原标题: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超半数每学期都精疲力竭
“超过半数高校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高职高专院校约五成副教授、讲师、助教认为‘个人职业成就感低’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腾讯-麦可思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教龄越长,职业倦怠发生频率越高,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不尽相同。
该调查通过网络进行,收集独立IP地址的在校教师问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学校教师7789份,高职高专学校教师2945份。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高校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较高。尽管如此,仍有超过半数高校教师表示,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该比例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为51%,在高职高专为58%。
从教龄长短角度看,在教师岗位上工作时间越长,职业倦怠发生频率越高。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从教5年及以下的群体一直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比例是11%,而在从教30年以上的群体的比例为24%。在高职高专教师中,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5%和25%。
调查显示,在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倦怠情绪产生的原因有一定差异。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感到精疲力尽的最主要原因是“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61%)”,比排名第二的“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高9个百分点。而在高职高专,“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58%)”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学校的制度和管理问题(56%)。
不同职称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也不同。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副教授和讲师因“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而助教、其他类型教师因“工作量”问题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在高职高专任职的教师中,约五成副教授、讲师、助教职业倦怠产生原因来自“个人职业成就感低”,其中,助教产生职业倦怠的最大原因是“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且比例较高(64%)。
职业倦怠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受访高校教师中,超过八成表示有过因厌倦教学工作而不能投入工作的经历。有三成左右的教师表示经常或一直因厌倦情绪不能投入工作。
调查还发现,“辞职、更换职业”和“休假”是大学教师为缓解职业倦怠最??悸遣扇〉拇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依靠更换职业缓解职业倦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不同职称教师在选择缓解倦怠方式时也存在差异。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教授、副教授选择“休假”的比例更高,而讲师、助教更倾向于以更换职业的方式缓解倦怠情绪。在高职高专院校,副教授选择“休假”的比例相对较高,教授、讲师、助教以及其他类型教师均通过换工作来缓解倦怠。
近六成教师希望改进管理和评估体系,提供“更科学的教师绩效管理及评估体系”,其后为“提供教师更多元的职业发展途径”和“完善教学和科研的支持服务”。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大学教师 职业倦怠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