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常委会综述:用制度保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保驾护航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化理论宣传教育、整合多元价值取向、树立共同理想信念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也是引导社会形成思维定势,达成理性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意识形态转化为自行、自律的过程。
如何保障切实有效地转化,则是全国政协常委关注的话题之一。8月26日至28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结合平时工作和调研的成果,围绕“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常委和委员们认为,建立一系列较为完整的长效机制和保障制度尤为重要。
贯彻融合,促全民树新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这一先天性基因决定了其实践必然行动于社会,笃信于全民。然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经济建设,它是我们精神文化范畴,需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及健全长效机制。
什么是长效机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比如说,国家号召青年学子支援西部建设,到艰苦的基层建功立业,但他们的待遇、后勤等政策也应相对应地建立完善起来。”提到国家志愿者服务行动时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们提议,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需要完善健全各个制度,包括制度之间的联动运转。
健全制度约束从哪儿入手?如何入手?与会常委和委员们认为,顶层设计,全民参与。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上层建筑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刘川生委员说。而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则需要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让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理想、体现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成为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大力量。
“核心价值观需要倡导、培育和传播,需要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承载,更需要与相关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将其内容融入到制度中去。”周文重常委建议,加强部门联动,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融入到各单位、各行业的具体工作和活动中,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沟通联动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合力。
“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刘川生委员认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比如,“把建立完善彰显社会主流价值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规则,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在全社会营造褒扬正确行为,大力倡导崇德向善、仁爱互助、诚信守法、见义勇为的社会新风尚。”
高体健常委提出,要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学习,在工作中践行、在践行中工作,在生活中践行、在践行中生活,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垂范机制,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坚持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领、教育和推动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参与社会建设,则会切实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感染力,快速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枝繁叶茂,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尤其是党员干部,公众人物的垂范。
当前,一些党政干部,在公开的场合,大谈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私下里却违规违法。这些行径严重影响了干部正面形象和示范效应,让核心价值观失去凝聚人心的效应。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离不开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的带头示范。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就要做知行合一,而不是表里不一。”对此,刘川生委员建议,国家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公民规范、学生规范、师德规范、行业规范。在适当的时候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实现与现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制度的有机结合。
对于上述论断,高体健常委深表赞同:“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模范。当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就会在全社会形成核心价值观建设人人参与、核心价值观践行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
长期致力于社会研究和实践的汤建人委员认为,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可通过财政、政策等多种方式营造社会友善和谐的慈善氛围,给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送温暖,为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筑牢坚实的基础;通过创树典型模范,引领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也能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汤建人委员表示。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蕴涵着执政党、参政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推动我们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刘新文常委认为。
法律、法规,为保障保驾护航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目标,更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保障。只有法治,才能满足政治民主和社会进化的同步需求,才能在政治安定、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价值中求得和谐与平衡。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应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证、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激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事实上,当前一些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与核心价值并不吻合。有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甚至与其相悖、不融。长此以往,就会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渐行渐远。
对此,常委和委员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调整与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相一致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增强人们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全社会每一位成员的理想信念,是非标准和行为指南。
李朋德常委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法律较多,而社会法律相对较少。此外,很多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不符的法律法规处于休眠状态,原因之一是当初立法定法时,与社会实践脱节。
“我们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应根据国情而定。法律、法规的酝酿出台应有其社会实践基础。若是立法过严过高,起不到调节社会关系、促动社会法治的作用,还不如不立。”他说。
刘可清委员建议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会议期间,政协常委和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围绕着健全机制、构建保障体系,法律基础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观点的背后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实现繁荣、富强、民主、和谐、法治的中国”。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常委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常委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