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按照艺术规律改革评奖机制
按照艺术规律改革评奖机制
漫画
徐鹏飞
规则明确、过程透明、执行有力、监督有效,只有真正保障评奖流程自始至终处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下,才能有效提高文艺评奖的导向性和权威性
几乎所有评奖,都会强调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自然也是文艺评奖的共同追求。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相反,不少时候常常走到了反面。
有一些评奖,背后小动作非?;钤荆纹赖ノ换蚋鋈宋撕贸杉?、好名次,变“评奖”为“要奖”,为得奖不择手段,请客、送礼、送红包、托人情、走“路子”,不一而足。所谓“公开”,不过是虚晃一枪?;褂幸恍┢澜保闪⒚咳ハ夤嬖?,扯旗掩护,偷塞私货,揣测上级意图以决定等级,掂量下级“钱量”以决定分量,甚至在评奖中采用不正当手段,偷梁换柱,欺上瞒下。由此,“公平”“公正”沦为空洞说辞。上述评奖过程,因为“架空”了公开、公平、公正,其结果只有一种,即文艺评奖奖励优秀、引导创作的目的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参评者怨声载道,观赛者议论纷纷,蔓延开去,文艺评奖的公信力甚至整个社会的信任度都将受到损害,对文艺事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文艺评奖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在我看来,可以归结为不正确的事业观“作怪”、不正确的政绩观“作法”、不正确的名利观“作祟”。而要扭转这种现象,重建文艺评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别无他法,只有真正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落到实处。其关键是加大评奖机制的改革力度,从艺术规律出发,保证文艺评奖规则明确、过程透明、执行有力、监督有效,保证评奖工作的整个流程自始至终都处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下。
例如,严格执行“评委回避制”,不仅自己有作品参评者不能当评委,就是本单位有作品参评者也不能参加评委工作。再如,有些评奖实行“大评委团中部分评委上场亮分”的评奖机制,即组成多人的评委团,每一场评奖,只有其中2/3上场亮分,谁能亮分由上场前公开抽签决定。又如,有些电视评奖在现场组成监审组,不仅监督现场评委的亮分,也对观众有疑惑的分数,特别是某些疑点较大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当场提问,让评委面对现场观众、电视和网络前的千万大众,及时回答,给出评分理由。此举既是对评奖过程的真正公开,将评委的评判尺度置于观众的监督之下,迫使评委谨慎行使评判权,也加强了专业评委与大众之间的互动,向大众普及了相关艺术知识,于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评委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评分理由也好,评委与评委之间唇枪舌剑、激烈争论也好,都会赢得观众的理解,这也是文艺评奖重新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途径。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为评奖而评奖,推动中国文艺进步还应该注意在评奖之外多做文章。例如,加大文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法治层面刹住“千人一面”“低劣抄袭”“快餐文艺”的泛滥,为优秀作品的产生创造健康生态。再如,加大文艺批评的力度,提倡文艺批评说真话、讲道理,通过观点鲜明、褒贬有据的文艺批评来完成作品的筛选推介,从理论高度鼓励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夯实文艺评奖的作品基础。
文艺评奖机制的改革实践表明,只有按照艺术发展的规律办事,强化评奖机制改革,严格评奖办法的实施,才能有效提高评奖的导向性、权威性,提升评奖品牌的知名度。只有文艺评奖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在文艺工作的一点一滴中积累公信力,促进文艺发展。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艺术规律 评奖机制 改革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