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辽源转型在路上:来自政协的声音
吉林辽源、山东枣庄、辽宁阜新、河南焦作、安徽铜陵、湖南冷水江……这一连串闪光的名字,都曾闪耀在共和国浩瀚的星空。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却无一例外面临着一个相同的窘境——资源枯竭。辽源从曾经的辉煌到资源枯竭后的彷徨,再到浴火重生的凤凰,在谋求转型发展的路上,辽源市政协一直在关注,这也成为近十年来市政协参政议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兴于资源开发衰于资源枯竭
作为历史上“因煤而立”的城市,辽源市是中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史,煤炭产量一度占中国总产量29%。煤炭产量确定了辽源在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注定了得之于资源开发、失之于资源枯竭的命运。随着煤炭资源枯竭,辽源发展陷入困境,随之产生大量社会问题。至2005年,可采储量仅为580万吨,下岗职工达14.7万人,市区实际失业率超过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4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中,采煤沉陷区达18.9平方公里,棚户区面积351万平方米。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仅为3.8%、3.2%和1.8%。面对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乏力、生态环境破坏、失业人口增多等诸多矛盾,依靠资源承载的城市将何去何从?重压之下,加快转型成为辽源发展的唯一出路。
从2005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经过辽源几届班子接力实干和干部群众的努力拼搏,目前转型工作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市煤炭产业占全部经济比重不到7%,新的产业支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打造的十个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经济结构随之不断优化。
近年来,辽源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振兴战略和扶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注意发挥比较优势,以转型为旗帜和主线,领导班子形成合力,逆水行舟负重前行奋力赶超,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累累硕果中自然也凝结了辽源市政协的无限智慧和汗水。
辽源自1983年建市,从曾经的辉煌到资源枯竭后的彷徨,再到浴火重生的凤凰,在谋求经济转型的路上,辽源市政协一直在关注,一直在思考。经济粗放需要转、资源枯竭需要转、结构不优需要转、要素短缺需要转、竞争力不强需要转……辽源何去何从,成了市政协近十年来参政议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政经济转型发出政协声音
近年来,辽源市政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经济转型大局,本着“精、准、深”原则,注重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开展履职建言,切实发挥了“参谋部、智囊团”的作用,为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助推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转型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发展难题。为破解转型发展难题,深入探索符合辽源实际的有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整体经营战略与路径,为党政科学决策更好地提供理论依据,2008年辽源市政协领导班子及相关成员通过精心构思和系统设计,综合利用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结合辽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所处时空的实际,对以经济转型推进城市转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艰苦创作编制完成了题为《以经济转型促进城市转型,进一步提升辽源城市发展力的建议案》。
《建议案》对城市转型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特色定位以及推进转型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等,提出了有针对性、前瞻性、宏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建议立足于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本质,既认真进行了可行性的发展论证,又认真进行了发展中的不可行性研究,既分析研究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又剖析总结了发展的不利因素,从科学的高度观察了发展的全面性,从横向的扩延把握了发展的协调性,从纵向的变化论断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生动、鲜明地提出有关辽源发展和未来走向的带有方略性的思路和主张;建议提倡坚持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走与人民愿望相符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地域特色优秀文化相结合的社会进步之路,通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有机统一。建议调查得实,研究得透,立论得准,富有全局性、可行性和实效性。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儒林到辽源视察时,对《建议案》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党政主要领导相继做出批示,将其确定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还委托参加学习会的政协领导做了说明性发言。市委相关常委会还对建议内容进行了学习讨论,其建议主体框架和实质内容被融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辽源经济转型的实施意见》之中,在市委相关全体会议上获一致通过。从此,辽源的转型发展在思路上已扩展为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两个转型”提法也由此正式确立,这也标志着“两个转型”从理论层面开始跃升到了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在系统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和城市转型做法的基础上,市政协还出版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理论与实践》一书,在2009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辽源现场会上发给与会的各地代表,受到好评。
由辽源市六届政协主要领导倡导设计的、集住辽省政协委员集体智慧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全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扶持力度》的提案,就有关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中,我省有必要成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专项、增值税上划或新增部分返还地方、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建立发展接续产业园区等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批转省发展改革委予以答复。在省市两级政协的联合推动下,提案建议的相关内容被纳入省政府制定的《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中。此提案及办理的成功之处在于切合时宜、切中要害、事关大局、符合实际。
围绕制约全市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领题开展调研活动。为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2009年辽源市政协组织经济金融界专家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市政府相关部门、两县两区、金融部门和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在较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融资难问题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统计整理撰写出内容篇幅达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又经市政协常委会议通过形成了《关于推进地方金融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案》,报送市委、市政府?!督ㄒ榘浮芬鹗形姓叨戎厥樱械痴饕斓甲龀雠荆菏姓艚粑屏稍淳梅⒄沟南质敌枰?,从加快推进“两个转型”出发,在正确地论证地方金融体系发育状况、科学分析地方金融体系运营态势的基础上,从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主体作用、夯实企业融资基础性工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8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参考价值的建议。当年8月中旬,市人民银行以文件形式将各相关经济职能部门对《建议案》落实情况汇总并向市政协作以正式反馈。
辽源市政协还围绕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东辽河源头综合治理、改造经济开发区供水系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农村水泥路建设与养护、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建立采煤机配件生产基地、解决国能辽源生物发电公司绿色通道、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区绿化美化亮化、保护开发利用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遗址等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民生、文化领域的课题开展调研,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案,对辽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市政协提出《打造琵琶艺术之乡名片做优做强琵琶文化产业的建议》民进地方党派提案,得到市党政高度重视,办理过程中也得到全市群众的认同和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最终促成“中国辽源首届国际琵琶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型发展,为辽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成为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金钥匙。在加快转型发展的路上,我们始终能看到政协的身影,听到政协的声音,这不仅体现了辽源市政协对发展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彰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深深情感。
编辑:薛鑫
关键词:政协的声音 辽源 资源开发衰于资源枯竭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