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聚焦 聚焦
记忆使历史变得厚重 梦想使人类创作奇迹
——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筹备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4年1月20日,主题为“记忆与梦想”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北京双年展)的筹备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报告厅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代表各主办单位出席,策委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等嘉宾一同与会。到场的驻华外交使团有:阿根廷驻华使馆新闻公使吉列尔莫·德沃托先生,塞内加尔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阿玛杜·法勒先生,以及亚美尼亚、加拿大、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塞尔维亚、斯里兰卡、菲律宾、俄罗斯、委内瑞拉、越南等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和新闻官员。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亚洲卫视(香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澳门日报、新浪网、搜狐网等在内的6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主持。
(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筹备启动新闻发布会现场 孟祥宁 摄)
展览总策划左中一首先致辞,精彩阐释了展览主题,强调了“中国梦”对于当下美术创作和北京双年展这一国际艺术平台的意义。
他在致辞中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这一届的主题是“记忆与梦想”。记忆与梦想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以至国家、民族都十分珍贵,人类文明因记忆而延续,因梦想而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艺术家是卓越的追梦人,作为人类精神行为的艺术活动,注定要在记忆、现实和梦想间穿梭。梦想是人类美好的理想,是消弭灾难的希望,是追求幸福的憧憬,是不懈奋斗的目标。当艺术家用艺术来表现梦想,她就将变成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感染力的精神指向和崇高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是当代中国最生动的社会实践。描绘中国梦、弘扬中国梦是美术工作者应有的历史担当。与此同时,中国梦也彰显开放包容的精神,它不仅寓意中国人民的和谐幸福,同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与世界分享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对美好愿景的追寻。各国人民和各国艺术家对于美好家园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和梦想是一致的。“中国梦”为艺术家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憧憬美好未来、展示人类梦想,是美术家的崇高职责。期待各国美术家在这个宽广的平台上充分展示抒发美好理想和浪漫情怀的个性创造和形象表达。
(参加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筹备启动新闻发布会的驻华外交使团人员 孟祥宁 摄)
展览总策划刘大为结合北京双年展的历史脉络和国际背景,从2003年展览初创谈起,为到场媒体和嘉宾精彩介绍北京双年展创办1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
他在讲述中提到:2003年,我们参照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模式,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立项,创办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双年展。展览在文化主体、美学定位上,从创办伊始就形成了鲜明的当代中国特色,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恢弘气度和吸收当代东西方各国文化精华的博大胸襟,致力于把北京打造成当代国际绘画雕塑艺术的交流中心。2006年9月公布的中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北京双年展列入“重点扶持知名品牌文化活动”,北京双年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尊重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与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主张,获得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认同和拥护。被誉为“架起东方与西方的桥梁,编织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北京双年展提供了一个与国际社会平等对话的平台,建立了一套既参照国际惯例又尊重中国国情的展览运作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改写了中国当代美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的历史。
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新华网记者分别就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的核心策展理念、作品艺术风格的选择标准、各主办方参与筹备的具体规划以及第六届北京双年展可能出现的新特点等方面提问,展览总策划吴长江以及关宇、王镛等嘉宾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吴长江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世界范围内,上世纪90年代是双年展高峰期或者说全盛期,中国也是在90年代世界双年展高峰期开始举办本土各种类型的双年展,到今天,可以说经过沉淀和自然淘汰,褪去过分的热度以后,双年展的举办已经趋于理性,尤其是北京双年展,从创办之初就没有照搬国外的双年展模式,而是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可以说这一点也恰恰是各国艺术家热情参与、积极支持北京双年展的原因之一。北京双年展参展作品的题材是宽泛的,为广大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不管是“学院的”、“自由的”还是“海归的”,只要学术理念和展览的学术方向契合,只要是作品能很好地阐释展览主题,就都可以投稿,当然我们尤其欢迎年轻艺术家们投稿。在广泛征集的同时呢,我们也会发挥策展团队集体策展的优势,共同选定少量的特邀作者专门为展览进行主题创作,以作为自由投稿的有力补充,保证国内作品能以最佳阵营、最佳效果与国外作品产生奇妙的视觉交流。
关宇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自己也参加过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开幕式,很喜欢、很享受各国艺术家齐聚一堂的那种氛围,而翻阅北京双年展的画册更是工作之余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北京双年展作为以北京命名的国内唯一的官方双年展,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鲜明的学术主张在中国乃至世界艺坛独树一帜,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有义务在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建立国家乃至世界级的品牌项目,保持在文化方面的先进性。北京双年展恰恰就是带动北京市美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项目,这一项目给北京带来很多的益处:首先,北京市民不用出国,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国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其次,创意文化产业是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艺术恰恰可以启发创意,所以我们非常珍视这个项目,也很珍惜和其他主办单位的合作,所以不管在项目资金、展览场地还是氛围营造等方面都会大力帮助、配合,希望通过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共同努力,使北京双年展成为北京新的象征,在北京的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镛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进入当代文化语境,仍然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新的巨大空间,在传统艺术形式与新的艺术形式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新的艺术形式是从传统艺术形式演变而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装置是雕塑的延伸,影像是绘画的变异,数字艺术是互联网时代的综合艺术。归根结底,艺术形式是为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服务的。无论传统艺术形式还是新的艺术形式,只要完美地表现了当代艺术家的深刻、真挚的思想情感,都可能成为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只要符合我们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记忆与梦想”的要求,都可能入选参展作品。当然,我们对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评价标准比较熟悉,公众的审美习惯也更容易接受,而对装置、影像、数字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的作品还缺少专业化、系统化的评价标准,连西方当代艺术批评家也承认评价标准不好把握,公众接受也不够普遍。
发布会播放的第六届北京双年展宣传片,为中外来宾形象再现了历届北京双年展的精彩篇章:
北京双年展实行集体策展制度,策划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艺术专家、学者组成。北京双年展始终把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作为策划思想的基本依据,通过当代艺术的展览促进世界的和谐、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幸福。首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创新:当代性与地域性”,旨在倡导兼容当代性与地域性的文化创新精神。第二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当代艺术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与公众的关注。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色彩与奥林匹克”,从艺术角度表现和诠释奥林匹克精神。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生态与家园”,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担当。第五届的主题是“未来与现实”,把未来的精神追求与现实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共筑一个超越现实、走向未来的艺术世界。北京双年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尊重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与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主张,获得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认同和拥护。
前五届北京双年展,参展国家逐届增加,由2003年首届的45个,增加到2012年第五届的87个国家和地区。五届北京双年展累计参展国家近百个,参展艺术家三千余人,展出作品三千余件,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来稿数以万计,累计参观人数超过百万。刘云山、贾庆林、李长春、陈至立、刘延东、刘淇、孙家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专程莅临展览或专场参观,包括挪威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奥地利共和国教育艺术和文化部部长、梵蒂冈博物馆馆长等国际贵宾、各国驻华使节、文化官员和艺术家等出席开幕式或参观展览。五届北京双年展期间都举行了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双年展通过当代艺术的展览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主张,获得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艺术家的欢迎和支持,获得了国际要人的关注,也被世界百家新闻媒体热情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管国际间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官员西奥巴尔德女士,参加过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后从巴黎致函:北京双年展以她令人惊叹的多姿多彩和高超的作品水平,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也为国际艺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北京双年展联系在一起,是对视觉艺术在文化多样性、互相理解和文化间对话方面所起作用的绝佳诠释。
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参展作品《好山好水好地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曾被借展到国家大剧院贵宾厅,为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奥委会主席罗格主持的国际奥委会120次全会增添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英国路透社采访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后称:“色彩与奥林匹克主题展览,其规模之大,展品之多样化吸引了世界的瞩目。”
旅美台湾艺评家高千惠著文,“不同据点的当代艺术大展,不仅提供洲际间文化平台的对话,同时也成为主办国释放文化诠释权的接力赛。北京双年展对文化主体的捍卫,显示出不轻易让艺术与文化蒙上殖民性的诠释色彩。这个‘双年展’对中国或北京都是历史性的指针。”
人民日报曾以《丹青志 家园梦》为题撰文报道:“从西方的表达到东方的陈述,作为国际性展览,这里有着太多的不同??缥幕慕涣髦?,观众穿越广袤的地理和文化疆界,一览丰富的社会和心灵图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得以凸显——对全球化冲击下生活方式同质化的抗争、对美的渴望、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家园的护卫。……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具有当代人文关怀的北京双年展。”
北京双年展新版官方网站和微信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开通。主办方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更新、发布有关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的筹备信息,作为对北京双年展官网的灵活补充。雅昌艺术网将北京双年展前五届作品图录做成电子书,并放在了北京双年展官网上,以方便各界电子调阅。
与会各国驻华使馆代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表达对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的热情期待和积极推荐本国艺术家参展的意愿。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专员伊丽德女士说:“这个双年展非常有趣,我们觉得它对中国很重要,期待着这个展览会吸引很多的意大利艺术家。以前就有很多意大利艺术家参加过北京双年展,我相信这次会有更多绘画、雕塑艺术家参与。这次的主题是‘记忆与梦想’,我希望从中看到更多的意大利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因为我们和中国一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记忆对我们同样重要,而且展望未来也一样重要,我觉得这个主题不管对艺术家,还是对其他人的交流来说都非常好”。
阿根廷驻华使馆新闻公使吉列尔莫·德沃托先生则说:“我们将在我们的媒体多多地宣传,吸引更多的阿根廷艺术家前来参展”。
各国使馆代表的热情回应为下一阶段主办方展开对各国使馆的走访推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预示第六届北京双年展征稿正式展开,征稿时间计划持续到2014年12月份,关于展览的章程和有关表格文本从展览官方网站可自由下载,展览组委会也将在《美术》、《美术观察》、美术报等专业报刊登载展览章程等,有意投稿者可从中国美协北京双年展办公室免费索取展览宣传册。
发布会号召社会各界一起来期待2015年的金秋北京,期待一场崭新的国际艺术盛会,期待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用更多姿多彩、开放包容的视觉艺术形式传达五大洲各国艺术家的共同情怀,倾情助力、广为宣传,让更多的人及时得到第六届北京双年展的信息,共同努力使世界艺术家的艺术梦想2015年在北京璀璨绽放!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展筹备启动新闻发布会 “记忆与梦想”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