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拒绝污染 “上山下乡”
扎牢环保篱笆,守住生态红线。要消除农村环保监管“真空”,让农民有渠道向“污染下乡”说不
一边是连片的庄稼绿意盎然,一边是污水、垃圾臭气熏天。在河北某县看现代农业,这样的情景让人愕然,种出来的粮食谁吃?这里的群众怎么生活?
租地的大户回忆,小时候家乡是有名的洼淀,水多、鱼多、打粮也多。这些年,城里的不少小化工厂搬下乡,人们有钱了,但淀干了,水臭了,鱼没了。不少村民搬进了城,留下上千亩地,他只能一个人种起来。
大户的无奈背后是残酷的现实,一个曾经青山绿水的村庄凋零了。忧心的是,这并非个案。目前经济正在转型,随着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执法越来越严,一些污染企业在城市待不下去了,变着法子“上山下乡”,工业污染向中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成为突出现象,不少村庄成了新的“生态灾区”。
事实上,污染“上山下乡”严重的地方,往往是经济落后、有上项目冲动的地方,有的千方百计要税收,吸引纳税大户“饥不择食”,不惜引进污染企业。政府要政绩,企业图利益,而广大农民又是“沉默的大多数”,难有话语权。于是,污染企业纷纷落户监管薄弱的农村。值得警惕的是,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中,十多年前关停的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等“十五小”行业,在一些地方又卷土重来。这样“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太大了!
污染“上山下乡”,对农村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农村不仅环保设施薄弱,而且生态环境脆弱。据统计,全国开展环境整治的村庄比例只有10%,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这些年,随着工业污染积累、迁移,一些乡村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秃山黑水,土壤污染,地力下降。试问,经济指标上去了,但生存环境污染了,这样的发展有何意义?
碧水蓝天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环境底线。农村环境关系几亿农民的生存安全,也关系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农村和城市生态是一个整体,如果土地污染了,水污染了,城市人难道能够独善其身?从这一点说,牺牲农村环境换发展,这样的代价,谁也无法承担。
防止污染“上山下乡”,必须扎牢环保篱笆,守住生态红线。首先要严格执法,消除城乡之间的环保差别,消除农村环保监管“真空”,将问责制度纳入农村环保执法中,摒弃片面的“唯经济增长论”。另外,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完善农村环境?;さ闹贫扔胝?。再有,加强农民的环境?;せ坝锶?。农村是农民生活的地方,在农村建工厂、上项目,对环境有何影响,应该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有渠道向“污染下乡”说不。
建设美丽中国,农村不应该缺席。保持那份记忆中的田园风光,留得住农村绿水青山,记得住浓浓乡愁。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拒绝污染 环保监管 生态环境


韩国"世越"号沉船抵达木浦新港
俄罗斯庆祝世界首艘ARC7冰级液化气运输船入港
“冰王子”普鲁申科宣布退役
美国宇航员打破女性太空行走次数纪录
海上祭英烈
乌克兰公司研制的安-132新型多用途运输机完成首次试
浙江一油罐车与货车相撞起火引燃民房
清明节前寄哀思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