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乡村教师的坚守:一颗心只能用在一个地方
今年暑假,笔者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多名学生一起,在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开展社会实践。在和退休乡村教师郑从本交流的过程中,郑老师一句“一个人只有一颗心,一颗心只能用在一个地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位40多年如一日关注乡村教育的老者,用心血点亮侗家山寨的“庠序灯光”。
正是有了像郑从本一样的乡村教师的坚守,乡土文明的命脉才得以延续。丰盈农村教育的内核,增进均衡教育的希望,离不开教育从业者的细节推动。在全面深化改革逐步推进的当下,进一步用改革释放教育领域的利益空间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流动。
长期以来,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手段,承载着公众的厚重期待。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起点,而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不论是考评体系不够健全、不够合理,还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教育资源上的失衡,抑或招生考试领域的暗箱操作、藏污纳垢,都严重地损伤了教育公平,损伤了老百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笔者通过高考实现了“跃农门”,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然而,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今天,“知识改变命运”的显示度下降、周期性变长,利益固化、阶层封闭,让一些年轻人产生了一种“知识无力感”。只有拔亮教育这盏希望之灯,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才会多一些光亮和温暖。
不论是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还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抑或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一个创新和改革紧密相连的时代里,打破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 触动利益集团的“奶酪”,是“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让民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
受教育权利地势的低洼不平,不可避免会引发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带来新的红利,让教育公平更好地惠及老百姓, 才能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消解“入园难”、“择校难”,规范自主招生和高考加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既关乎民生,也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李克强总理指出,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拨亮教育这盏希望之灯,让“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多一些渠道,全社会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杨朝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教育 乡村 教师 坚守 公平


夏威夷火山周边已有19条裂缝 不断冒出有毒气体
阿尔及利亚诞生世界最大草莓派 长度近50米
“巨型发光人偶”亮相沈阳
巴勒斯坦“灾难日”巴多地再现冲突
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正式投用
中国医疗队获赞比亚政府“医疗合作勋章”
国家京剧院推出优秀武戏展演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