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改革开放的窗口 “动力转换”的尖兵——写在深圳特区成立35周年之际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题:改革开放的窗口 “动力转换”的尖兵——写在深圳特区成立3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王攀、陈寂
今年4月,在盘点了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之后,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用“若干成功典范中最突出的一个”来形容深圳。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特区的认同,也是35年来深圳取得辉煌业绩的明证。
从1980年8月26日诞生起,深圳就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不仅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还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率先探索破解“动力转换”难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深圳,又一次站在时代前列,成为落实“四个全面”的排头兵。
风华正茂,使命重大,如今,澎湃的发展后劲正推动深圳在新征程中谱写新的华章。
从杀出血路到转换动力:特区改革由“1.0版本”向“2.0版本”升级
眼前这本厚厚的十六开专项报告,被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杨立勋形容为“特区的改革台账”,覆盖了市、区两级36个单位和110个改革项目。每个项目都设定有具体的步骤指标,年末还将实行量化评估,“这就给各部门和单位形成精细化指导,进而推动改革有序实施。”
深圳在全国第一个成立改革办,今年已是运行的第十一个年头。杨立勋说,从机构设立本身,到为改革立法,再到建立“台账”对改革进程展开评估,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我们看来,改革就是特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回顾35年的城市发展史可以看到,深圳特区的改革起步于“杀出一条血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期。也正是从那时起,“敢闯敢试、勇为人先”就成为这座城市最显著的发展基因。
第一个打破“统包统配”的“铁饭碗”就业制度、落下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发行国内第一张股票、率先取消票证制度、开启住房商品化道路、摸索市场分配外汇新途径……截至目前,有超过500项改革源自深圳,影响和改变着当下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前一阶段的改革在于对计划经济传统体制的突破,形成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而从上世纪末开始,深圳的改革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要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难题’找出破解之路。”深圳市政协常委乐正说。
?。保梗梗鼓辏钲谧龀鲆幌羁雌鹄此坪醪⒉黄鹧鄣母母锞霾撸翰辉倬侔煲荒暌欢鹊睦笾?,而是改办以吸纳高科技产品、技术和人才交流为主旨的“高交会”,走上了追求创新驱动、激发创业热情的转型升级之路。
也就是在当年的高交会上,名不见经传的腾讯融到了第一笔27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17年后,腾讯成长为全球闻名的互联网企业;高交会也同样见证了华为和中兴的崛起,2014年,这两家企业分别实现了接近3000亿元和900亿元销售收入,成为全球行业翘楚。
“‘杀出一条血路’可以视为深圳改革思路的1.0版本,其特征是改革自下而上居多、单项突破居多,敢闯敢破的特征明显,主要是解决体制机制的有无问题;而现阶段的改革思路已经升级为2.0版本,要求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并重、统筹推进和单项试点兼容、敢闯敢试和依法依规平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场法制环境。”杨立勋说。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说,从高交会起步,深圳突出顶层设计,真正将创新主导确立为城市发展战略,“2008年以来,我们制定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还从财税、土地、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形成配套支持的政策链,在全国率先完成发展动力转换,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深圳还是那个深圳,动力转变,意味着深圳能用同样的土地、更少的资源、更清洁的环境继续保持高速、高效的增长,特区的发展已经从资源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过去5年,深圳万元GDP能耗和水耗累计分别下降19.5%和44.7%,年均GDP增速却依然超过10%。今年上半年,在GDP增长8.4%的基础上,深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达27.9%,实现了质量、速度有机统一和效益、结构同步优化。
“细分数据显示,制造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居于财政收入增长贡献前四位,表明深圳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具有极强的增长后劲和良好前景。”深圳市财委预算处处长舒毓民说。
包容、创造和国际市?。杭さ矗常的甑?ldquo;深圳力量”
?。常的昙?,不甘现实的梦想者、渴望成功的创业人持续落脚深圳,汇聚成一座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聚拢于此的,是创新的冲动,是卓然的眼光,是远大的理想,激荡35年终成一种源源不绝的“深圳力量”。
深圳力量,是包容的力量。“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句平凡话语,曾让无数外来者怦然心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客”把各地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入深圳,多元文化共存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旺盛的活力,也留存下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创立比亚迪的王传福,借了亲戚的钱从莲塘的一个铁皮房起家;任正非当年凑了2万元钱,在宿舍就注册了华为公司;26岁的汪滔一边攻读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一边在深圳一所民房里创立大疆创新……
英雄不问出处,这里激励冒险与创新,对“失败”的理解是:“暂时还未成功。”深圳2006年出台国内首部改革创新法《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立下三个“免责条款”,包容改革创新的失败者。
深圳力量,是创造的力量。多个权威市场数据显示,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品牌手机占据6席。其中,华为已经从追赶者转为手机巨头三星、苹果“统治地位”的挑战者,并采用了国产芯片。
过去5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国内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实现翻番,其中PCT专利申请量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2014年占全国的48.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6.2件,是全国水平的16倍。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创新聚集地。
华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研究机构;光启研究院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的专利;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在5G技术创新方面引领国际潮流……“这些都是深圳典型的原始创新。只有原始创新成为城市的根和魂,才能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说。
深圳力量,是国际市场的力量。身处深圳南山智园的一个小小创客空间,智能温度计“生毛豆”的创业团队最早的客户,却是一群外国人。2013年,在国外众筹网站上,9000多人筹款33万多美元,预订并使用这个“90后”团队的产品。产品的设计也出自团队中的德国硬件工程师之手。
“生毛豆”虽小,却最能折射深圳企业放眼全球的视野。“这是一种国际化发展的自觉,是好是坏,到国际平台上亮一亮相。深圳是不断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确立自己的目标和标杆的,是在国际的格局中看清自己的位置的。”乐正说。
?。玻埃保蹦辏钲谑凳┱欣亢M飧卟愦稳瞬诺?ldquo;孔雀计划”,“引智”的触角延伸到了海外。深圳还在美国、日本和欧洲、澳洲设立了4个驻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并利用清华大学驻美国硅谷研发基地设立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心。
一个胸怀国际市场的深圳,散发磁石般的魔力。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都将国际总部设在此地。深圳市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本土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数量达到8至10家。
目标指向前:改革创新助推实现新跨越
改革创新既是深圳特区的永恒主题,也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常邓甑纳钲?,没有停止扬帆远航的脚步。就在今年6月闭幕的深圳第六次党代会上,特区高举“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改革创新旗帜,确立“在‘四个全面’中创造新业绩、勇当排头兵”的光荣使命。
深圳正在谋划加快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全面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建立鼓励创新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是特区赋予自己的最新使命。
深圳正在率先谋求构建更大、更强的跨国企业群。到2020年,在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基础上,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
“一家华为就令世界感到震惊,如果培育出更多这样的企业,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就会更大、主动性就会更强,‘中国梦’的实现步伐就会更加稳健。”乐正说。
深圳还在朝着国际创客中心和创业之都的目标挺进。特区正在启动人才工作立法,加强人才政策创新,旨在吸引更多人才。
今年6月底,在深圳首届国际创业周上,来自美国、西班牙、俄罗斯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万名海外青年汇聚深圳,希望对接资本市场和政府平台,点燃自己的创业创新梦想。
22岁的深圳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大二学生李书奇,为将智能硬件产品“花朵型智能药盒”推向市场,和创业伙伴一起体验了从一个创意想法到最终交付顾客的整个制造业流程。他说,正是因为深圳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为创业和创新提供近乎无限的空间,让他们得以“轻装上阵”,追逐梦想。
深圳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座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满载“中国梦”扬帆远航。(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改革开放 深圳特区成立35周年 深圳特区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