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附加值仍旧是当代书画的价值主体
图片来自网络
书画艺术究竟有没有恒定的价值标准?农耕时代是通过书画家作品的长期、广泛流传,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形成价值依据。过去时代也早就存在书画家因身份地位显赫,其作品在一定时期流传甚广,价格高昂的现象。老一辈文物专家常常在鉴定前代官员附庸风雅的书画时,会藐视地斥之为:纱帽。在历史的长河里艺术肯定不能单纯依靠时誉成立,但艺术评判的标准本来就有很大的弹性,知名度本身也是价值的一个方面。对于同时期、同等水准的书画家而言,知名度的高低是其作品流通性和价格的决定因素。
每当面临书协、美协、画院、美院领导换届,画廊比有望上位的书画家还要亢奋,他们有的在囤积作品,有的也借机兜售。倘若自己坚信的候选人没有当选,前者造成大量积压、亏损,后者遭人诟骂?;忍乇鸸刈⒌贝榛业闹拔裆?,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从在商言商的角度也无可非议。问题是,身份带来的附加值成了衡量当代书画作品价值的普遍依据,应该剖析其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当代书画丧失了健康的功能性流通。过去当代书画作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装饰、欣赏、把玩等需求走向市场的,购买者不同的兴趣爱好主导市场,使不同风格和地位的书画家呈现共荣共生的状态,书画家的知名度因为不关乎作品的基本使用功能,所以对作品固有价值认识的偏离度影响相对小得多?;纫部梢酝ü榛髌吩诹魍ü讨械男枨?、反馈,选择自己认为适合推广的书画家。而现在的状况是,几乎没有人购买书画作品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一致的取向都是投资式收藏,即成堆地囤积在那里,等增值,好变卖。
其次,当代书画艺术的价值评判标准表现为多元形态下的混乱。主流意识形态对书画艺术的评判标准体现在获奖作品,题材先行,政治第一;主流美术教育对书画艺术的要求是,一味求变,刻意创新;艺术品市场的走势多少有点反映赏画人的标准,即重质量,亦追名头。但是艺术品市场主要是前代高端书画行情的反映,当代少部分书画家步入高端市场,大部分书画家则借助市场规则的不完善,弄虚作假,伪造行情。所以市场被多数低端投资者怀疑,同时又渴望自己手中的低端艺术品未来成为市场的宠儿。
中国当代书画使用功能缺失和价值标准混乱,在双重主体性荡然无存的情况下,却表现出书画家辈出、市场交易旺盛的一片繁荣景象。画廊推销书画作品与买画人购买意愿,共同的切合点就是未来增值,众多价值认定都被怀疑,唯一颠覆不破的真理是:书画家的知名度将决定其作品的价格。这种市场条件下,画廊作为信息优势方,毫无疑问会先知先觉地押宝在自己认定的有投资价值的书画家身上。
主席、院长的位置毕竟太少,投机市场有太多的需求,于是副主席、副院长、秘书长,甚至副秘书长,都成了预期投资的香饽饽。这些职务人选仍然不够市场需求,或许是不够画廊卖点的开发,最近常听到有人说,我就赌他是某某博士,论资排辈总有一天会轮到他。轮到他的还是那个位置,实在是玄。不谈使用,就说投资,前提是价值认定,然后才是附加值。随着时代变换,不可能有那么多书画作品凭官职流传??蠢醇壑低蹲实睦砟睿牖群吐蚧硕己芤T?。
编辑:陈佳
关键词:附加值 当代书画 价值主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