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产品精准营销缺位 互联网金融平台“抢粉”成本高企
原标题:产品精准营销缺位 互联网金融平台“抢粉”成本高企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李彤)“营销金融产品与营销快消品有着本质不同,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抢粉’成本高企的原因是对投资者和推荐产品的不了解。”日前,互联网金融营销平台和堂集团总裁孟玉龙作客人民网“互联网+金融:合规、创新发展之路”系列访谈时如是说。
此前,有P2P网贷平台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目前平台“抢粉”成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培养一名活跃投资者成本甚至近千元。
所谓“羊毛党”是指,各大平台为了争夺用户开展的优惠促销活动,培养出的混奖励专业户。他们有选择地参与活动,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物质上的实惠。这一行为被称为“薅羊毛”,而热衷于“薅羊毛”的群体被称作“羊毛党”。
“对于‘羊毛党’我们又爱又恨,爱他们频繁交易提升了平台人气。恨他们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不能算是有效投资者,更增加了平台运营成本。”他说,“羊毛党”从某种程度上是P2P平台“培养”惯出来的,有平台为吸引用户举行注册认证奖励、充值返现、投标返利等活动,甚至送车、送珠宝。
孟玉龙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有别于实体产品营销,对于没有理财意识或风险偏好保守的投资者,一个不知名的P2P广告出现在他面前再多次,也难将他转化成投资者。
他表示,实体产品营销以购买为最终目的,但卖出金融产品才是服务的开始。实体产品可以通过网络爬虫(一种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分析表浅数据,判断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可行性。比如消费者查看了网店里照相机的信息,爬虫会认为其有购买意愿。而金融产品营销则要分析消费者的资产情况、投资经历、家庭结构、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等因素。
“互联网金融平台将不适合的产品反复推送给缺乏投资需求的人,成本自然就提高了。”他说,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金融产品的精准营销,利用家庭结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受教育程度等标签找到投资者,将合适的金融产品推送给需要的人。
孟玉龙表示,目前投资者数据不可谓不大,但如何及时、有效分析和利用是关键。“大家手里的数据都差不多,核心是对数据算法、深度分析、模型匹配、标签分类、对产品和投资者理解的程度。”他说。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平台 抢粉 成本高企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