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我家的抗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家的抗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家的抗战:世纪“老”爸的“一·二八”
父亲黄胜庸(左)与宋顺祥老人(右)参加和平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
我的父亲黄胜庸今年111岁了,是当地健在的最后一名参加过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老兵。
父亲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丰道村人(旧时称和平县三民乡)。父亲的叔父黄汉廷毕业于广州讲武堂,具有进步思想,受其影响,父亲虽已成家立业,仍然告别妻儿老小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时隔100多天的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突袭上海闸北,挑起了“一·二八”事变。
在民族存亡之际,以蔡廷锴为军长的19路军,不顾蒋介石政府的反对,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毅然奋起还击。时任19路军60师119旅3团团长黄汉廷带领着父亲等700多名和平籍战士,冲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
1932年1月28日,正是腊月二十一。寒冬里,19路军将士缺衣少食,缺枪少炮。但侵略者的枪炮声,激发了他们的勇气,全军上下以必死的决心,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战斗。
这一年的春节,父亲是和战友们一起在战壕里度过的。由于物资补给不够,他们吃的多是罐头。这些罐头,除了上海各界民众和海内外友人支援前线的,还有从日军身上缴获的战利品。
父亲和战友们在战壕里与日军对峙了33天。这33天里,他们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衣服,没有离开过寒冷的战壕。累了,就地打个盹儿,枪声一响,炮弹从飞机上一落,立马把充满血丝的眼睛瞪得溜圆。战壕被炸塌,马上冒着炮火修好;枪声一响,立即端起枪应战。
父亲跟我讲述过当年的情况:“炮弹、炸弹、步枪、风炮声大作,如暴风疾雨、海啸山崩,烟雾弥漫下,敌我肉搏相冲,血花四溅,敌军死伤枕藉。”
谈及生死,父亲有他自己质朴的理解,“战场上,炸中了,那是该死,没炸中,是幸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父亲也差点没能从战场上回来。有一次,他正要朝日军射击,没想到敌人的机关枪响得更快。此时命悬一线,战友们都以为他见阎王了,结果子弹只是在上裤子打穿了好几个洞,从裤裆下穿过。
“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后,父亲随19路军撤到福建,追随蔡廷锴将军参加“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为追求民族解放、民族自由继续战斗。由于蒋介石对19路军的镇压,不久,父亲解甲归田,回到了和平县老家。
1933年,叔祖黄汉廷在和平县城筹建了“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从此,父亲对故乡更多了一份牵挂与责任。每到“一·二八”纪念日、清明节等时节,他都要前往拜祭昔日的战友,即使后来年岁已高,也要坚持让孩子们推着轮椅前往。
虽然离开了19路军,父亲一直保持军人本色,把为民族解放、民族自由作为一生的追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父亲以商人身份为掩护,利用当年采购军需的经验,往返于香港、广州、惠州、老隆、和平等地,多次为抗日的东江游击队输送药材、枪支、子弹等物资,为抗击日军继续建功。而我的大哥黄林桐,是东江纵队队员,曾参加解放老隆、河源战役。
父亲对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抗战事业感到非常自豪。以前每年清明节,我都会陪父亲前往县城东山南坡拜祭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父亲献上鲜花,敬个标准的军礼后,泪流满面地矗立在那里。后来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他还会让儿孙们去替他拜祭那些老战友。
?。ɑ埔逋剖び估先说谌樱?96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后曾当过乡村教师,后以务农为业。)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我家的抗战 一·二八 世纪老爸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