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朋友圈养生信息多为商业利益驱使 警惕陷入误区
时下盛行的互联网及新媒体终端里,医学养生、医疗健身话题最为常见。加之各种微信养生公众号和健康管理APP的大范围传播,似是而非的健康管理方法让人无所适从。为此,本报采访清远名医专家,为市民提供更权威、更准确的健康资讯。
近日,由微信官方辟谣中心发布的《2015上半年八大谣言》备受关注,“蒸锅水易致癌”“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转基因有毒”等被广泛转发的“健康帖”都被证实为谣言。朋友圈健康养生帖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记者带着疑问上街寻找答案。
调查
年龄越大,越愿意相信转发养生信息
眼下,各种公众号关于健康养生的推送层出不穷,一则健康信息的阅读量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
研究人员通过对2014年11月3日-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个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发现这类消息中65%的主题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死亡焦虑主题;其中涉及人身安全的高达50.98%,食品安全37.65%,疾病相关占比为11.69%。
笔者的随机调查也证实了这些健康帖的火爆程度。绝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经??吹酱死嘈畔?,70%的人表示曾经转发过此类信息,那些看似有用的养生小帖最能赢得用户青睐。笔者采访时还发现,年龄越大的微信用户更愿意相信并转发此类信息,30岁以上的已婚育女士成为健康养生信息的转发主体。市民陈小姐称:“我父母长辈的朋友圈基本上全是这些信息,我自己不会留意,也会提醒家人鉴别真假。”
笔者注意到,市民很少主动关注辟谣信息,尽管对帖子的真实性半信半疑,但基本不会主动验证,更不会对谣言进行举报。针对刚出炉的八大谣言,受访者多数表示并不知情。
分析
利用市民“宁可信其有”心理
在铺天盖地的健康养生帖中,究竟哪些信息更可能是谣言呢?业内人士的一份大数据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称,假借权威、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直击刚需等是谣言传播常采用的手段。
许多谣言都有看似理性、权威的来源,如“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得出……”等表述,成功地将谣言包装成为“科学研究”??志逅咔笠彩且パ孕畔⒌囊淮筇卣鳎?ldquo;毁容”“有毒”“致癌”“身亡”等相关词会被经常使用,再辅以偷梁换柱的图片支撑,随意捏造的数据,耸人听闻的说法引发读者恐慌,人们往往会采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保守心理,不敢轻易忽略或否定这样的消息。
据业内人士分析,朋友圈的健康谣言大多出自营销账号之手,其背后多为商业利益驱使。某些营销号片面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有意无意地制造噱头、 编造信息。用户“随手转发”实则是被营销账号所利用,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
笔者发现,清远本地多个微信公众号一般在推送消息的同时,会附上一些养生信息,很多时候,养生消息的访问量还要多于头条信息。比如说,某微信公众号“清远X”,笔者发现其头条信息仅有100多访问量,而“食用醋洗头会导致脱发”这条信息访问量多达400多,可实际上,这就是一条“伪养生”信息。
辨别
来源不明信息多为谣言
如何在朋友圈中鉴别谣言,避免成为营销号的帮凶呢?中山大学联合微信推出的《“谣言”分析报告》提出两个办法,一是查看信息是否为老帖,健康谣言往往具有重复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往往在改头换面后被再次传播;另一个方法是查看信息来源和出处,那些证据来源不明、穿插广告、专业性不强、数据不客观的信息,基本可判定为谣言。此外,用户可以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和所发内容进行对比,比如房地产商转发医学问题,显然就不如权威认证的医疗账号来得可靠。
据了解,微信的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已经达到30万个,可以覆盖到60%的谣言,用户可通过举报等方式参与辟谣,也可关注“谣言过滤器”的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被证伪的健康信息。
谣言粉碎机
近期热传的伪健康帖
只吃西瓜可减肥
健康帖中提到,西瓜具有利尿、帮助消化的功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由于担心主食热量高,不少女生会尝试“西瓜减肥法”,即一日三餐用西瓜代替主食。
清远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梁俊兴解答,一斤西瓜的热量仅相当于一小碗饭,在营养成分方面,西瓜缺乏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等成分,不适合长期作为主食;减肥应采取科学实用的方法,注重运动和饮食的平衡。
白醋洗头治脱发
在朋友圈中,白醋成为治疗脱发的“奇药”。据称,白醋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可扩张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中和水中和洗发液中的碱性物质,对防治脱发掉发具有奇效。
实际上,白醋具有弱酸性,就像我们用生姜擦头发一样能刺激毛囊周边的血液循环。但是如果长期用白醋洗头反而会破坏毛囊的屏障和头皮的正常生理,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脱发。人每天脱发70-100根属于正常现象,市民若出现大量脱发可考虑病理性脱发,应及时问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相信偏方,以免造成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食物相克”致死
民间向来有不少关于“食物相克”中毒的传言,近期,在朋友圈流行较广的有螃蟹不能与柿子同吃,虾不能与维生素C同吃等,否则会产生有毒物质,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清远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大部分的食物搭配食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大部分的相克案例中,是食物本身受到污染、变质腐烂产生有害物质从而让食用者产生不适、中毒现象。食物中含有的毒素一般无法通过食用摄入累积造成中毒。据悉,中国营养学会曾组织过志愿者亲身实验,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破除“食物相克”的传言。实验结果是,根本没有出现如同传言中的中毒、致死现象。
编辑:赵彦
关键词:朋友圈养生信息多为商业利益驱使 2015上半年八大谣言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