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电子屏前,需要大手牵小手
法国国民教育部日前公布了一项数字教学计划,打算从今年9月起在幼儿园推广数字化教学,孩子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并学习使用平板电脑、数码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数字化教学也将渗透至小学几乎所有科目。然而有调查显示,仅有34%和10%的受访者对在小学和幼儿园引入数字教学持支持态度。
一项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的举国计划,遭到众多家长的质疑和反对,原因不难理解——家长手拿放大镜,怕孩子“伤”在起跑线上。笔者也是一位母亲,对孩子过早“触网”会不会成为低龄“屏奴”、孤僻的“电子娃娃”同样甚为担忧。
就教育功能而言,电子产品本身的确存在局限性。法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塞尔日·蒂斯罗恩指出,相比充满不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信息的真实世界,电子产品只能提供色彩丰富的二维画面,无法向低龄儿童提供复杂的感官信息。美国儿科学会基于研究也提出建议,儿童在两岁以前不宜接触任何电子媒体,大一些的孩子和青少年每天花在娱乐媒体上的时间不应超过1至2个小时。如果沉溺于此,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当然无法为孩子建立隔离墙、使其与电子产品绝缘,也不应剥夺他们接触新事物的权利。电子产品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在谁的手里。
其实,电子产品的互动性和教学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孩子同时处理多种任务的能力。如果家长并不是让电子产品充当“儿童保姆”,而是为孩子创造更多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机会,让家庭教育回归到充满亲情和安全感的亲子陪伴之中,何惧电子产品绑架我们的孩子呢?
学校推广数字化教学,则是举着望远镜,想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装备优良”。电子化教学在很多国家其实早已实施推广。引入电子设备教学,从娃娃抓起,可以强化技能,并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监督学生合理地使用电子设备,比如规范管理使用时间,约束网络行为,那么必然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家长们的隐忧。美国一些学校就在青少年课程中添加了“网络成瘾”内容,也有学校通过技术手段对儿童上网的不良信息加以过滤,这些做法值得参考。
当然,不能忘记屏幕之外的美好生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数字化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而应成为有益的补充;不是对儿童的伤害,而是为其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了未来一代不在方寸之间疏远彼此,不被电子产品绑架而能享受其中,你我温暖的大手应当紧紧牵住他们的小手。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过早“触网” 低龄“屏奴” “儿童保姆”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
彩石镶嵌《韩熙载夜宴图》亮相深圳文博会
哈里王子大婚将至 白金汉宫晒出两人“结婚证”
蒙华铁路湖北段架梁施工正酣
四川叙永现“日晕”景观
美国加州举行关爱儿童慈善义演
徒步穿越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