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旋风”拉动西方艺术国度GDP
当地时间5月5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3个中国富豪如旋风般横扫拍场,他们不但买下场上最贵的3件西方艺术品,且连创天价。据权威艺术品分析机构Artprice最新报告显示,被称为艺术品国度GDP的全球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去年达到120.5亿美元,其中中国藏家的总交易额高达40.78亿美元,远超其他国家,而在国际拍场上,莫奈、梵高、毕加索等著名西方艺术大师受到了中国买家的重点“关照”。
一场拍卖花掉几个亿 中国买家出手阔绰令人震惊
2014年俏江南老板张兰以105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安迪·沃霍尔的《小电椅》
在5月5日举行的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2993万美元(约1.85亿元人民币)竞得毕加索肖像画《盘发髻女子坐像》。据称,《盘发髻女子坐像》作于1948年秋天,彼时毕加索刚从华沙和会归来,弗兰索娃·吉洛当时正怀了他们第一个孩子,此幅肖像是毕加索为弗兰索娃而作。该画于1956年由好莱坞传奇影业大亨山姆·高文购藏,一直保存至今。同场拍卖会上,印象派创始人莫奈名作《睡莲池与玫瑰》以204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7亿元)成交。经苏富比方面证实,《睡莲池与玫瑰》买家系大连万达集团。
两件拍品同场过亿,在场的藏家已发出惊呼,可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梵高作品《阿里斯康道路》又以惊天的6633万美元(约合4.11亿元人民币)拍出。梵高于1888年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完成了《阿里斯康道路》,在当时其艺术造诣步入巅峰,《向日葵》《自画像》《阿尔妇人》《夜间咖啡馆》等多幅传世杰作皆出自这个时期,据苏富比后来公布,《阿里斯康道路》的最终买家仍是一位中国藏家。
中国买家打入西方艺术品市场如同“空投”。十多年前,中国富豪几乎清一色地青睐中国古董、传统水墨画,即便在香港的拍卖会上,西方艺术品也鲜有成交??山昙洌泄缓劳蝗缙淅吹囟晕鞣接∠笈珊拖执帐跗凡酶?,这种新品位甚至导致向来以古典风格为主的纽约艺术品拍卖会面临洗牌。
2006年,香港藏家刘銮雄以1737.6万美元将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中一幅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收入囊中;2008年刘銮雄又在纽约苏富比豪掷3900万美元,购入高更的洗浴系列《早晨》;2009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印象派名家爱德加·德加的《芭蕾舞演员》以1070万美元成交,其买家为中国藏家;2010年,在纽约苏富比以1.06亿美元买走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的是中国藏家;2011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阅读的女人》以2130万美元成交,莫奈一幅作品以2250万美元成交,两件作品买家均为中国人;2013年纽约佳士得春拍柴姆·苏丁《小厨子》被神秘电话买家以1800万美元竞得,而买主又是中国人。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藏家在海外大拍上频频出手,开启了中国藏家参与世界艺术品竞拍的时代,特别是如莫奈、梵高、毕加索、马蒂斯等为中国大众所熟知且极为高产的大师,其作品更被中国富豪们重点关注。
中国买家后来居上 认为西方艺术品风险可控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2993万美元竞得毕加索肖像画《盘发髻女子坐像》
所有艺术爱好者都清楚,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向来称霸国际拍场,可为什么中国买家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强势介入西方艺术品拍卖呢?一种观点认为,其实这些中国买家早已开始关注西方艺术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出了名的贵,他们一开始没钱去买;而当下,这些人的财富已获得了惊人的增长,他们的行为开始变得大胆。据JP摩根公司最新一份艺术投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中产阶层、中上产阶层的财富增长已成为拉动西方艺术品投资增长的最大动因,而更开放的心态、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以及更为敏感的投资嗅觉和更容易实现的投资方式使得中国藏家在西方艺术品拍卖会上变得醒目。”
满足自身审美需求、保持财富增长,这的确是中国买家挺进西方艺术品市场的两个主要原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藏家热衷于在海外竞拍中国流失文物,而对于西方艺术品普遍提不起兴致。鉴于目前国内各大艺术品板块普遍遭到爆炒,不少中国富豪认为:选择收藏西方经典艺术品,即便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至于他们为何钟情于印象派、表现主义,富豪们则表示:这些现代作品不但存世量大,而且经历了艺术品拍场的百年沉浮,从而比较稳定,不会像某些短期内价格暴涨的当代作品那样存在异常巨大的市场泡沫。
人们注意到,在高价购入西方艺术品的中国买家中有不少企业家,他们买画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喜好。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了不少以印象派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的西方企业家,而对于热衷海外艺术品的中国企业家们来说,这却是一个好时机,起码在印象派画作上,能与其竞争的外国藏家数量正在减少。那么类似万达这样的中国企业参与这场角力,他们能够从中获利吗?
“人傻钱多”,国内舆论对于这些中国买家不乏批评,人们特别质疑这些“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家们选购艺术品的眼光。目前看来,不少中国买家特别是企业家确实尚不具备购入西方顶级艺术品的眼光,尽管如此,作为商人的他们还是留了一手。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多数已完成了从个人藏家到机构收藏的华丽转身。企业收藏,除了体现企业负责人的个人收藏喜好外,更是企业资产配置、财务安排的有效手段,因此艺术品的保值性和抗风险能力格外重要;另外,企业收藏还是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战略性建设,许多企业收藏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会转变为公共收藏,兴建自己的美术馆,以便扩充无形资产。
大师作品也分三六九等 平庸之作无需吸纳
2013年万达集团以2816万美元购买了毕加索的《两个小孩》
尽管中国买家千算万算,但就目前看来,钱被外国人赚走了那是不争的事实,而未来,这种逆差将更加明显。
能涉足西方大师级艺术品的中国买家,其收购行为对国内藏界特别是新富阶层产生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非同小可。近年来,中国的青年富豪成长速度很快,他们中一些新晋藏家接受过良好教育,又不乏海外留学背景,因而对西方文化艺术比较青睐。外资拍卖行正是瞅准了这点,开始携大量西方艺术品,以“曲线”方式渗入中国市场,逐渐培养和引导中国藏界对西方艺术品的欣赏。
近年来,国内一些拍卖公司也尝试性地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上拍一些西方艺术品,观察中国市场及藏家的动向。果然不出所料——国人对西方艺术的接受力和购买力极强。相较于内地买家在国外对西方艺术品的竞购,西方艺商认为,若能进一步在中国内地市场打开局面,他们将更有利可图。
在大多数国人对西方艺术品尚缺乏了解的当下,中国富豪如此强势地介入很容易导致其高价接盘。
近来中国藏家在海外大肆收购西方艺术品的行为,让人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买家不惜重金在全球搜罗西方艺术品,在1987年~1990年的四年时间里,日本人买走了国际拍卖场上40%的印象派作品。事后看来,当时此类作品价格正处高位。几年后泡沫破裂,日本人损失惨重。分析人士表示,当时日本藏家都认为西方艺术品,特别是印象派大师作品风险可控,但他们忽略了其自身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当时,印象派艺术品价格瞬间暴涨、大批跟风者蓄意哄抬、中低档的西方艺术品蜂拥而入形成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日本藏家眼见价格雪球越滚越大,却束手无策,最终崩盘。时至今日,那批印象派艺术品仍在日本藏家手里,无人敢接。
有了前车之鉴,中国人还会步日本买家后尘吗?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买家一味盲目自大,历史很有可能重演。
当前中国买家应该意识到,并非所有的西方艺术品都是宝贝,即便是大师作品,也有力作与平庸之作的区分。例如,莫奈、毕加索、雷诺阿等大师的顶级作品拍价高达几千万美元,而他们质量一般的作品几十万美元也能买到;而顶级作品出现的概率小之又小,一旦抛向市场,全世界的藏家不论何时都会蜂拥而至,他们绝不会坐视中国人一家独大。分析人士表示,印象派以及很多现代艺术流派的精品在市场上流通非常有限,好多精品已经进入各大博物馆,散落藏家手中的极为稀少。甚至有学者抛出观点:近年来在市场上见到的西方经典艺术流派的作品多是平庸之作。
鉴于中国藏家在海外大批量、大手笔购买西方艺术品,有关专家提醒,西方艺术在中国还处于萌芽期,买家的接受度和认知水平亟待提高,专业的鉴定机构也不能缺位。作为一个正在向国际化发展的艺术市场,将西方艺术品纳入自身市场结构中,是中国艺术市场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内地拍卖行有必要在拍品结构中有计划地加入西方艺术品,对其细嚼慢咽、逐步消化。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中国旋风” 西方 艺术国度 GDP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