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罪恶
探访沾着中国劳工鲜血的“军舰岛”
今年7月初,日本8个县的23处工业遗址“明治工业革命遗址”打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多个遗址曾强制劳役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的数万劳工,造成大批劳工死亡。
在世界文化遗产审议的过程中,日本承认“违反本人意志,征用朝鲜半岛等地大量劳工在恶劣环境中劳作”并承诺将采取一定措施在遗产介绍中提到“牺牲者”。
一个月过去了,记者8日走访曾经有中国和朝鲜劳工工作过的遗址之一、位于长崎市的“军舰岛”,发现在“军舰岛”遗址的文字介绍和现场解说中很难找到受害劳工的资料。这座带血的世界遗产刻意隐瞒了其背后的罪恶。
“军舰岛”的正式名称为端岛,形与军舰相似故俗称“军舰岛”,位于长崎港西南方约19公里的海面上,面积约6.3万平方米,周长1.2公里。
“军舰岛”因海底蕴藏优质煤炭,1890年被日本三菱公司买下,经过多次填海扩建,发展为当时日本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人口最多时达到5300人,人口密度是当时东京的9倍。1974年煤矿关闭,岛上所有居民撤离,这里成为一座无人岛,2009年被当地政府开发为观光项目。
根据日本外务省战后公布的资料,近4万人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厂煤矿强制劳动,造成722人死亡。
记者看到,现在岛上虽然大部分建筑、矿井都在岁月中倒塌,但依然可从存煤传送带、第二矿井坑口栈桥、矿工住宅和大型澡堂的断壁残垣中想象出这座建在煤矿上的岛城当年繁华的模样。
岛上的讲解员说:“从1891年到1974年,这里共出产1570万吨煤炭。海底矿井挖掘深入地下1000米,气温时常超过30摄氏度,湿度高达95%,工作环境非常残酷。”“军舰岛”虽小,但当时设施一应俱全,有集体住宅、学校、医院甚至包括寺庙和赌博机。
在“军舰岛”官方导游词中记者并没有听到任何关于中国和朝鲜劳工的内容。全部游览结束时,一位姓木藤的游客拿着一张“军舰岛”地图向解说人员询问起在这里工作过的中国劳工的事情。
木藤先生的地图上手写标记了两个地方:“中国人饭场”“朝鲜人饭场”。“‘饭场’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木藤解释道,“刚才的解说里没提到外国劳工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有劳工在这工作过。”木藤说着拿出他的一些资料,一边翻看一边向记者解释:“这个是朝鲜劳工的证言,这一页是中国劳工的。”
记者向一位解说员询问了有关劳工的情况,这位年过6旬的解说员指着“军舰岛”的一头说:“南边的泳池,那附近就是中国劳工住的地方。我曾经跟在这里工作的朝鲜劳工一起来过。他告诉我,中国劳工就吃住在那里。”
根据资料地图,当时中国和朝鲜劳工的生活场所分别位于“军舰岛”首尾两端。为防止海浪,小岛外围多为高层建筑,发挥防浪堤功能。而中国朝鲜劳工则被安排住在离风浪最近的地方。
当记者问及外国劳工的工作环境时,讲解员说:“真是很对不住,中国和朝鲜劳工的工作环境比日本人恶劣得多,挖煤的地方更危险,也吃不饱。”
“不讲是不行的。事实就是事实,应该讲出来让大家自己去思考。”木藤告诉记者,“日本学校不教这些,我们只能自己学习。他们应该把这些劳工的悲惨经历讲出来。”
在多数日本人眼中,现在的“军舰岛”依然是象征日本近代繁荣、代表近代工业革命的遗产,而那些为此付出宝贵生命、遭受非人虐待的异乡人却不曾被提起。在历史和世界人民面前,日本又一次施展了选择性失忆的本领。
凭借“高超”的计谋,日本成功将以“军舰岛”为代表的明治工业革命遗址推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过,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到底何在,轻贱历史的人想必永远找不到答案。
编辑:曾珂
关键词:日本“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罪恶 军舰岛 中国劳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