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交所游击战?艺术金融能否破局

文交所的游击战?艺术品金融能否破局
2015年7月13日,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同时,著名油画家罗中立《过河》、庞茂琨艺术品(组合)产品《人体》在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让一直处在整顿中的文交所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从2009年国内第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开始,文交所便开启了疯狂模式,紧跟上海步伐的天津文交所通过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方式,使得文交所迅速成为资本青睐的宠儿,全国大量文交所相继出现,以群体的力量形成了一股艺术品经融化潮流,然而,随着市场的失控,让人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和巨大风险,最终,政府出面干预才逐渐平息这股热潮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文交所也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期,一下从公众的失业中消失了,其实,他们并未消失,只是转战其它领域了,对象由艺术品换成了其他品种,比如最近火爆的邮币卡市场。
邮币卡的交易模式与艺术品非常的相像,依然是将对象证券化经营,没有实质性的模式创新,只是换种方式而已,其实,这里折射出文化金融化的困境,拿艺术品金融化来说,从2007年民生银行率先尝试将艺术品金融化开始,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银行、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经营、艺术品质押贷款等等,艺术品与金融结合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但结果都不太理想,比如2013年艺术基金到偿还周期是面临的困境,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经营被叫停等等,艺术品金融化的尝试似乎一直处在失败的阴影当中,尤其是2011年之后政策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使得文化金融创新的热潮变得前途迷茫,很多时候看似出现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但到底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找到了新的突围方法?
重庆文交所建构文交所发展“新范本”?
重庆文交所的挂牌成立距离2009年国内第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开始已经有六年的时间,这六年内文交所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疯长与衰落,期间国家更是出台众多严厉政策来进行监管。比如,2011 年11 月11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此后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下发了《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2012 年,国务院又接连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2013年12月23日,证监会发出《关于禁止以电子商务名义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活动的通知》2014年4月,在中国银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界定高价回购艺术品涉嫌非法集资,同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在如此之多的政策把控下,重庆文交所的挂牌成立可以说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如何在不触动政策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模式是大家所关心的,因为在此之前,众多文交所在整顿之后,经营方式和思路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经营的类别,比如像南京文交所、上海文交所等,转战邮币卡市场,要么是出口转内销,在境外开设机构,回到国内继续之前的操作,比如之前被重点讨论的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和香港万丰国际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中心就是其中的典型,玩起了躲猫猫游击战,在这样的氛围中,重庆文交所的做法和模式一定程度上,对于未来或许会有很大的影响。

重庆文交所挂牌成立现场
据了解,重庆文交所是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管,重庆市金融办监管的国有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主要涉及艺术品交易和文化资产交易两大板块,首批艺术品收益权产品由深圳联合集富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保荐。罗中立的《过河》和庞茂琨的艺术品(组合)《人体》,两个艺术品收益权产品均经重庆文交中心签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进行了真伪鉴定、价值评估、法律确权,并经过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后挂牌上市。
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的业务范围包括三大板块,一是艺术品交易,二是资产交易,三是登记托管。其中,艺术品交易包括单件艺术品和艺术品(组合)收益权;资产交易包括传统的知识产权、物权、股权流转交易;登记托管包括艺术品及文化产权。2013年起,由重庆汉昌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运营机构,负责艺术品交易市场推广和运营。
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运营总裁王小虎,同时他也是重庆汉昌文化产业集团总裁,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庆文交所在上市之前做了有五年的研究和规划,自2009年以来,王小虎带领其团队深入调研了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的文交所,并组织涉及金融、证券、法律、艺术、科技等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或机构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王小虎及其团队在重庆文交中心的艺术品交易规则、交易模式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法律框架下,建立了目前国内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品交易规则。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表示,重庆文交所进行了有十项创新:“一是建立艺术品交易参与主体体系;二是创立艺术品保荐商制度;三是建立艺术品交易服务商体系;四是创立艺术品交易经纪商制度;五是成立艺术品上市交易审核委员会;六是建立艺术品登记、托管体系;七是搭建了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八是建立艺术品价格和价值评估体系;九是建立交易风险控制体系;十是建立和完善艺术品市场化退市机制。”
在重庆文交所的官网中可以看到其详细的运行体系,重庆文交中心提供两种交易模式:小额单件艺术品竞拍转让和艺术品(组合)收益权。单件艺术品交易方式采用电子竞拍模式。会员在交易系统中的电子竞价平台上通过单向动态递增报价的方式,以艺术品挂牌价的整数倍数竞价。其中,5万元以下按100元的整数倍竞拍,5万元以上则按1000元的整数倍竞拍。比如一幅挂牌价为3000元的国画,会员可以3000元、3100元、4000元的幅度加价竞拍。
为规避艺术品被盲目炒高的风险,重庆文交中心设定单件艺术品最高竞拍价格不能超过规定的挂牌价的若干倍数,否则系统不再接受报价。
同时,为鼓励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文交中心在保证公平、公正前提下,将随机抽选一部分艺术品由保荐商承诺保底回购,即会员购买到这类艺术品,会员在规定的期限内若不满意,那么在保证艺术品真实、无损的情况下,保荐商可以当初约定的价格购买回去,所以会员不用担心艺术品在购买后价格大幅下跌等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重庆文交所与之前的文交所相比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对于之前存在的核心问题都做了针对性的措施,看起来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保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否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呢?能否成为未来文交所发展的范本?一切还有待观察。

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
“艺术家公盘”打造艺术品公平交易第四方平台
除了重庆文交所之外,在今年4月份由国际艺术版权中心推出的艺术家公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品金融模式,欲打造一个艺术品交易第四方平台,以期能够整合行业相关的上中下游资源,建构艺术品产业生态链。
该公盘由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打造,负责运行的为国版交易中心执行董事罗嘉元,之前他也是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负责人,在经营文交所时,他就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新型艺术品金融平台,提出文交所只是服务性平台:“我在2011年就提出过重新定义文交所,实际上文交所是一个第四方平台,既不是卖方也不是买方,在这里,买卖方这是两方,还有提供鉴定评估、存管、展览等的机构他们是第三方,文交所是第四方。在文交所这个第四方交易平台上,我们见证买卖双方的交易,有一系列的应对鉴定、评估、确真、存管、保险、流通、推广等问题的严谨的体系化的方法。”
艺术家公盘的出现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对于与国版交易中心的合作及艺术家公盘的推出罗嘉元表示:“现在的艺术品生态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碎片化的功能和信息、真伪和权属问题、艺术品定价、询价、交易成本的问题,还有艺术品交易的流通性问题,这些都是大家在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方式中会面临的比较头疼的问题。另外还有大家经常谈到的艺术金融,文化金融,文化互联网的融合。原来的艺术品市场生态环境是无法支持艺术品的资产化跟金融化的,因为市场结构本身就不行,市场的生态环境不支持,所以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谈艺术金融,谈文化金融的融合,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市场基础的。所以我们元盛文交所跟北京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合作推出新的艺术家运营计划,目的就是在我们可控的环境里面解决艺术品在传统市场中碰到的所有常见问题,同时为艺术金融化的推进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在这里,罗嘉元尝试建立的新的交易生态圈,这其中包括艺术家、投资收藏会员、经纪机构、投资机构、艺术品服务机构。里面涉及到与艺术金融相关的各个行业,比如像传统市场渠道:如画廊、艺术展览、拍卖等渠道,金融产品渠道:包括如艺术品基金、信托、银行、小贷等,第三是互联网渠道,如艺术品电商、众筹、P2P等互联网市场渠道也将参与其中等等。

艺术家公盘尝试打造的全产业生态链
罗嘉元表示,这种新型交易模式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解决了传统艺术品交易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确真、估价、保管、保险、信息对称等基本问题;二是整合了艺术品交易的各方专业资源为投资收藏人提供全程服务;三是在增量过程中,合作方原有的专业功能和价值能进一步体现;四是增量市场为艺术品金融化的定价和流通打下基础。
在谈到具体操作时,他举例称,为艺术家和投资收藏会员服务的“经纪机构”和“专营机构”,分别承担艺术家保荐和专业服务、投资服务、艺术品鉴证备案、投资人会员服务、市场增值推广等专业职能:“每个艺术家配有相应的两个机构,一是经纪机构,提供各类的专业服务;另一个是专营机构,就是为艺术家项目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还有就是各类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艺术家项目、投资收藏会员提供全程专业服务。”
其实他要建立的是资源整合型市场体系,专营机构为投资主体,经纪机构执行项目运作,保真数据库为基础保障,结合仓储、物流、保险等等,将与之相关的各个行业都打通,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开放性平台,开辟一个新市场,这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并不会改变原有的藏家市场,艺术家公盘打造一个介于艺术与金融之间的平台,让两边融合。
艺术家公盘尝试打造的是一个艺术领域的淘宝,通过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来推动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在这里如何协调好各方面资源有序运行是关键,同时,如何扩大公盘的受众面和盘面也是关键,在这其中的很多环节都非常强调服务对象的流通性和批量经营,比如保险、物流、仓储等等,基数太小的话就会造成高额的运行成本,这种方式是否可行,现在也很难下结论,有待时间的检验。
艺术品金融化在困境中求发展
艺术品的金融化要经历从艺术品到艺术商品(侧重于艺术品的文化消费属性)、艺术实物资产(侧重于艺术品的资产配置属性),乃至艺术金融资产(侧重于艺术品的金融投资属性)的发展过程,反映的实际上是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和金融化的历程。健康可持续艺术品市场体系需要生产、流通、鉴定、评估、备案、经纪、保管、保险等艺术产业体系支撑。通过专业化服务,降低技术性门槛,吸引更多的人进行文化消费,陶冶情操,拥有精神层面的享受。通过制度创新,增强艺术品流动性。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品金融化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上述两家机构给我们提供了可操作的实例,但是否可以大范围推广操作?现在说还为时尚早。此外,像艺术品基金、艺术银行、艺术信托、艺术抵押等等艺术品金融化尝试,在发展中都并不是太理想,如何让整个产业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也是从业者该考虑的问题,是否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是大家可以考虑着手解决的呢?在国版交易中心执行董事罗嘉元看来,艺术品金融化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没有确立艺术品的资产属性,如解决真伪、权属、定价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谈艺术品金融化。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也同样认为艺术品金融化的前提是艺术品的资产化,在他看来:“为什么以往的尝试鲜有规模性成功的案例?其实答案很明显,艺术品的金融化的前提是艺术品的资产化,而资产化的前提是艺术品的价格评估机制,因为一个资产如果没有公允的价格体系,那么这个资产就很难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并进一步在金融体系中流通和交换。简言之,艺术品的价格评估,才是能使艺术金融破冰前行的条件。”
在四川新西蜀艺术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看来:“艺术银行,基金,信托等传统金融模式在发行机制与法律法规有行业局限,不太契合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巨大的增值空间,加之人们的投资理念目前还没有从投机向投资实现完全转变,投资周期并不满足投资者短期实现高额利润的诉求,导致了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等无法长期良好的发展。此外,如何解决金融资本高效进入文化产业是最大的困境,何为高效?即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健全的交易机制解决方案,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这也是目前艺术品金融化最大的阻力。”
在四川西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宋晓萌看来,艺术品金融化的最大困境是:““艺术品金融在只有份额化盘面交易而没有实物交割的情况下,可能会让人对金融产生云里雾里的偏见,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一般更愿意投资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任何的投资首先都会考虑风险以及回报率和投资周期,艺术品的健康升值是不可能太迅速的,从以往的例子来看,那些短期疯炒上去像过山车般狂跌下来的艺术品股票,不仅让大众对艺术品金融产生了误区,对艺术家极其作品也是种伤害。公众忽略了其作品本身的价值,一味地关注股票盘面的走势。艺术品金融真正健康的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其相对应的艺术品实物如版画,艺术衍生品的推广,真正的做到国家倡导的艺术进万家,所以一支艺术品股票发行上市后,其运营管理机构需要通过后期对实物的开发和运作来解决二级市场供血不足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则更加具体的分析了艺术品金融化所面临的问题:“在艺术品质押或按揭贷款的银行类产品中,银行贷款额度不仅大幅低于艺术品的拍卖或评估价格,而且银行还要求拍卖公司或艺术品顾问类公司提供担保,这说明目前艺术品本身并不满足作为银行抵押品的要求。虽然有些银行根据所在地的特点尝试艺术品质押或按揭融资,但是目前还只是个案,不具备全国范围的推广价值。国内艺术品基金以信托和有限合伙的私募基金为主。艺术品基金虽然在设计上会加大‘跟投’、‘回购’、‘优先’和‘劣后’(次级)分层结构设计等条款来控制风险以增加投资人的信心,但是这类产品由于大多为2-3年,时间较短,其收益大多靠天吃饭。也就是说在艺术品市场大势好的时候,可以坐顺风车得到超额收益,而在大势走下坡路时,艺术品基金或信托公司往往一片沉默,无声无息。不少基金采取延期、自咽苦果或以作品换本金等方式进行了结。艺术品基金的成功运作需要良好的艺术品专业水准、市场和商业眼光和能力以及公司的客观公正性。在基金,尤其是私募基金公司管理方的道德风险无法有效控制和防范的情况下,艺术品基金的收益很大程度上靠运气。”
国版权交易中心执行董事罗嘉元也用艺术品基金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讲到:“比如说一个基金5000万,用里面绝大部分的钱买大量艺术品回来,基金通常的回报期是三年,现在只能等三年后卖出去,那么问题就来了:首先,花5000万买了艺术品,三年之后卖出去,如何可以断定三年后这些作品会增值?其次是,到了规定的期限了,要出售作品了,卖给谁?去哪里卖?还有就是如何定价呢?依据什么来定价?作品的流通性如何?此外,作为一个金融机构,自己没有办法解决,是不是有合作伙伴或者委托公司可以将这些作品按时在基金结束日之前把所有的作品都卖掉呢?打造艺术家公盘的目标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上述专家学者给出了艺术品金融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从这些方面去着手解决,艺术品金融创新或许就会变得不那么抽象,艺术品金融化从2007年算起的话,到现在才只有8年的时间,还是很新的一个行业,也意味着有很多的可能性,未来的前景肯定是很好的,这也是所有从业者所认同的,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尝试,只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希望从业人员能够更多的是从真正的创新开始,去建构一个新型的市场,当市场真正建立起来之后,商业回报是必然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对于自身和行业发展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希望能够看待越来越多像重庆文交所、艺术家公盘这样的尝试。(陈耀杰)
编辑:陈佳
关键词:文交所 艺术金融 重庆文交所 “艺术家公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