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食话食说食话食说
北京豆汁儿: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北京豆汁儿地图
○文/饭小姐
在北京小吃中,豆汁儿可算最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食物之一———爱喝的人极爱,几天不喝就馋得慌,而不爱的人……“啊,拿走拿走!”
你是豆汁儿党吗?北京最地道的豆汁在哪儿呢?
《大宅门》里,白家老爷子带着小孙子在街边的豆汁儿摊喝豆汁儿,还不足两岁的白景琦喝得欢,就着爷爷手里的勺儿一口又一口。老爷子喜欢道:嘿,这才是我孙子!——要问北京人怎么爱上喝这“灰绿色的、又酸又臭的稠豆汤”?可能就是这样一代代一口口喂出来的。
豆汁儿深受北京人的喜爱,连京剧也有唱豆汁儿的。有名的京剧《金玉奴》原名就叫《豆汁儿记》,讲的却是一个伤悲的故事:
临安丐头金松之女玉奴,于雪天拯救一冻僵书生莫稽,饮以豆汁。金松归,以玉奴嫁之。莫入京应试,父女讨饭以助莫稽。后莫中试,嫌玉奴出身卑微,起杀心,推之入江。
看到这儿,只觉得负心汉可恶可恨,为玉奴不值,叹人心之险。然而故事到这并没有完:
玉奴落水,为巡按林润所救,认为义女。其后,林称有女,招莫入赘,莫喜从之。洞房中玉奴预伏仆婢,持棒痛打莫稽。
好故事是这样,比春晚的小品反而得赞。
在食物的某种分类里,豆汁儿可能要与臭豆腐、榴莲等归为一类,爱者极爱,恨者觉得“臭不可闻”,跑八丈远。
可对于爱喝豆汁儿的人来说,豆汁儿绝没什么臭味儿,甚至魅力十足。那口感、那回味,那一口下去熨帖的舒服劲儿,一段时间不喝还馋呢!
汪曾祺先生作为非北京土著的豆汁儿拥趸,写过这么一段——
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
豆汁儿是好东西。纯绿豆发酵的,清爽刮油,夏天端上一大碗喝了还败火祛暑,被称为老北京的可乐。豆汁儿也便宜,即便是现在,在我住处旁的老磁器口豆汁店仍一块五一大碗,三四块钱能买一大袋。
嫌塑料袋装着不讲究?住在附近的主妇们便拿着保温桶、小锅等家伙事儿来盛豆汁儿了,环保时尚赛过星巴克。但豆汁也金贵,因为极易腐坏,所以无法像豆浆那样批量包装生产,仍是现做现卖,超市里买不着。
喝豆汁儿不就油条,也不放糖,咸菜和焦圈配着才对路。咸菜非得是最本地的“水疙瘩”切的细丝,拌上辣椒油。就几根咸菜,吸溜吸溜喝两口豆汁儿再夹着炸得酥脆的焦圈沾一下、咬一口,酸、辣、烫,这才圆满舒坦。
说起北京最火的喝豆汁儿的地,不能不提老磁器口豆汁店。磁器口豆汁现在开了好几家分店了,但无论哪个分店都还是上世纪简单朴素的样子:一个不大玻璃橱里摆着烧饼、炸糕等几样小吃,一个台子专门盛豆汁儿,油饼现炸,炸好了喊你:师傅,油饼得了!
龙潭湖分店和天坛总店人最多,据说也是最正宗、品质最稳定的———豆汁儿味儿正,不淡,焦圈也炸得恰到好处,但鲜有不排队的时候。当然,锦芳、护国寺、隆福寺小吃的豆汁儿也差不了。
北京好喝的豆汁儿,几乎都集中在东城、西城两区,西城的护国寺小吃、牛街宝记豆汁,天坛附近的锦馨豆汁、老磁器口豆汁,磁器口的锦芳,龙潭湖的老磁器口豆汁分店等等不一而足。
要说北京是什么味儿的,绝少不了这灰绿色的发酵绿豆汤的味道。就像汪曾祺老爷子《豆汁儿》中的第一句话:没有喝过豆汁儿,可不算到过北京呢!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北京 豆汁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