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增速·增质·增信——海外专家眼中的中国经济上半年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题:增速·增质·增信——海外专家眼中的中国经济上半年
新华社记者韩墨 杜静
“7%的增速好于预期”“中国稳增长政策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效果正在显现”“对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形势有信心,这对全球经济非常重要”……这是15日中国拿出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后,众多受访海外专家们的普遍反应。
经济增速站得稳
和往常一样,经济增速仍然是最显眼、也最容易拿来讨论的指标。但和前几年不同,海外专家和舆论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似乎多了些淡定与理解。不少人都认识到,对于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增速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事。观察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显然需要更多的维度。
“中国最新经济数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企稳,不少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以重拾动能的姿态进入下半年,”彭博社亚洲经济学家欧乐鹰和陈世渊在一份报告中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好于市场预期的6.8%,6月份工业增加值和零售额也在加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跌回稳……这些很可能是受到稳增长措施传导至实体经济和股市繁荣提升金融行业增加值的综合影响。”
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伊戈尔·尼古拉耶夫看来,上半年经济数据是“是令人愉快的意外”。他说,中国经济的关键指标高于预期,但低于前几年的水平。这无须担忧,中国过去三十年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就,但毕竟不可能始终保持那么高的速度。人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时候增速应该降下来一些,而目前正在发生这种情况。
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对记者说,最新公布的系列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从底部爬升的阶段”。最引人注目的是零售业在6月份10.6%的增长,这显示出城市化与内需拉动等长期政策的红利。
英国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也认为,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好于外界预期,人们有更多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环境正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回暖的基础更加广泛。
提质增效在路上
除了增速站稳走好,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也在提高。在寻求经济再平衡的道路上,中国用深化改革和精准调控的办法,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中央顺势而为,综合施治,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央行上半年多次降息降准,为企业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政府致力于减税降费,破除执行“中梗阻”,整治“红顶中介”,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同时加快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建设。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道,中国经济关键产出指标反弹,表明去年年底以来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成功缓解了一次长期结构性下降。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认为,7%的经济增速是对中国政府近几个月来为抑制增长放缓所推出的扶持措施的一种肯定。
不少海外专家注意到中国经济的“新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升至49.5%;消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马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就业形势超预期,上半年已完成全年指标的71.8%;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19.4%……
变化源于变革。今年以来,从推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到“互联网+”行动计划,从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到启动民营银行设立的受理程序,从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的诸多部署次第展开,市场活力进一步激活,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中国将重点放在改革和结构性调整上,成就显著,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上升。未来中国应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行,而不是回到采取政策强力刺激的老路,”巴西圣保罗因斯珀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罗伯托·达马斯对记者说,“结构性调整不是短期内能完成,可能要持续十年左右,对此我们要保持足够耐心。”
下半年值得期待
展望下半年,受访海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延续企稳向好的总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付诸实施,加之先前稳增长措施和市场化改革的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将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中国政府将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和适时推出货币支持政策之间寻找平衡,以保持中高速水平的增长。”
布伦丹·埃亨说,从中国近期降息后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乐观预期越来越强。中国拥有一系列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工具,例如“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互联网+”和升级中国制造,坚持贯彻这些政策能有效缓解希腊债务?;兔拦中驮龀さ韧獠肯滦幸蛩卮吹挠跋?。
英国埃森哲全球战略咨询主管马克·斯皮尔曼说,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或有放缓,但不会硬着陆,国内消费的回升将弥补投资的下降。中国对全球经济而言显然非常重要。中国的市场需求、海外投资、“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球建设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将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英国华威商学院教授卡迈勒·迈拉赫也认为,中国经济具有韧性,足以抵御经济结构再平衡过程中的经济波动。这也取决于政府有能力推动一些意义深远的改革,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他特别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项目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也将深刻影响亚洲乃至更广阔地区的经济。尽管短期内不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数以万亿美元计的项目一旦启动,其将给中国工业,特别是建筑和基建业带来巨大影响,也将深化中国与区域内经济体的联系,使中国经济长久受益。
曾任驻华大使的澳大利亚经济学教授罗斯·加诺特倡导用更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他提醒道,不需要对短期的经济波动过分关注,“因为它们不会决定10年后中国人民是否更加富有,起作用的是那些根本问题”。
“中国能否成功实现投资驱动与消费驱动的平衡,能否成功地改革金融和其他市场,能否成功地从高耗能经济转变为低碳经济。这些才是决定中国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他说。(参与记者:高攀、郑启航、胡晓光、马玉洁、黄继汇、帅蓉、吴心韬、徐海静、赵博)
编辑:罗韦
关键词:中国 经济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