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美国:由“万物互联”探索“万物智能”
原标题:美国:由“万物互联”探索“万物智能”
新华社洛杉矶7月12日电(记者郭爽)起床前,咖啡已自动煮好;出门时,汽车已自动驾驶到门前;没有牛奶了,冰箱会自动订购……如果这是你对物联网的全部想象,那么这些还不够好:如果今天醒来就是不想喝咖啡,出门前临时决定想走路,牛奶没有忽然想改成喝豆浆呢?如果物联网有智能该多好。
在谷歌上搜索“物联网”,会得到超过7亿条相关信息。“物联网”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末被提出以来,人们至今未对其准确定义达成广泛共识。物联网,以及物联网生态的终极模样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还在探索和想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物联网绝不等于定时开关或??厣璞刚庑┪锲方尤牖チ?/p>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人们就会讨论一下2020年的联网对象数量。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行业。作为“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尽管物联网生态尚未完全建立,但在传感器层面的大数据爆发已经来临,伴随万物互联,大数据、云技术、超级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智能化进程也正在加速。
人类将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智能,不会局限于硬件终端这一物联网的入口,它将比如今的智能手机更碎片化地嵌入生活,让人无法离开。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最高境界——人工智能的互联网终将到来。
尽管人工智能这个几十年前在美国提出的新词汇,最近几年才开始在媒体上蓬勃涌现,但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却早已开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年轻科学家就曾在美国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随后出现了各种相关学派和理论。上世纪末,一些理论开始变为模型,演进了算法。本世纪初,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网络化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蓬勃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将通过各式传感器收集人类感知,借助算法分析处理数据,通过自我学习和升级,变得更为聪明和普及。美国专家迈克·博格曼指出,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会局限于单个机器,而将成为一个系统。
对未来联网化的人工智能,好莱坞“先知先觉”,充满想象。银幕上不难“见到”未来世界,从《星球大战》到《星际迷航》,从《银翼杀手》到《终结者》,人们对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发展充满不安和好奇。今年奥斯卡获奖影片《模仿游戏》中的男主角——图灵,早就曾提出关于人工智能的探讨:机器会有意识吗?可以自主思考吗?会不会产生感情?
对此,好莱坞导演可以大致分成两派。一些导演心怀警惕,喜欢讲述那些人工智能反叛人类最终又被人类战胜的故事,只要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另一部分导演则更愿意表达善意,他们喜欢想象机器人可以代替我们遛狗,做饭,看孩子,为我们解决各种烦恼,从体力、智力到情感,比如《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或者《星际穿越》中的TARS。
我们今天认识的人工智能还停留在苹果公司的Siri或者某个公司出品的机器人产品,但未来,联网化的人工智能不仅将解放人的劳动,也将改变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甚至超出好莱坞最激进的想象。(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万物互联 万物智能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