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热浪袭击欧洲 高温还将持续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综述:热浪袭击欧洲 高温还将持续
新华社记者
伦敦地铁里的温度已经超过运送牲口的法定温度上限了!这是英国媒体在报道近几天的热浪时纷纷采用的一个标题。不仅是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多国连日来都遭遇到热浪袭击,甚至连通常夏季凉爽的避暑胜地瑞士也没逃脱高温炙烤。
天气预报显示,这波热浪可能会延续至7日。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布相关信息,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
“人比牲口惨”
提供欧洲极端恶劣天气及相关预警信息的网站Meteoalarm显示,7月2日当天,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等数国都处于高温预警状态,其中瑞士和卢森堡更是处于红色高温预警状态。此次热浪袭击欧洲,连北欧国家瑞典都未能幸免,也发出了黄色高温预警。
在通常夏季十分凉爽的避暑胜地瑞士,现在却是日间38至39摄氏度的高温,加上紫外线强烈,令家中几乎不配备空调、电扇的日内瓦民众苦不堪言,日内瓦湖边及冷气充足的各大商场中人满为患。
瑞士联邦气象和气候办公室发布了4级“高危”热浪预警(最高为5级),除阿尔卑斯山区外,瑞士绝大部分地区本周将受到“可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及身体不适风险”的热浪影响。
在西班牙,本周已经出现了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在法国巴黎,1日最高气温达到39.7摄氏度,高温之下,大巴黎地区的郊区火车也因担心铁轨变形而放慢速度行驶。
说起高温下的交通,英国人的“幽默”就来了。《伦敦旗帜晚报》的记者实测发现伦敦地铁中的温度已高达34摄氏度,《独立报》也一本正经地援引欧盟动物福利法规指出,如果运送牲口的车辆中温度超过30摄氏度,相关人员就会受罚,“不幸的是,对伦敦通勤者来说,这些欧盟法规并不适用于人类”。
原因待调查
谈及欧洲此次高温的自然原因,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2日对记者表示,这是因为来自非洲的热气流北移,首先冲击西班牙和葡萄牙,持续北移后,使欧洲许多地区都受热浪困扰。
努利斯表示,目前世界气象组织尚无法断定,欧洲此次高温是受到了厄尔尼诺现象,还是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或是气候系统中的自然变量影响,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将开展“归因研究”调查各因素间的联系,但总体上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气候变化会导致热浪更频繁、更强烈、更长时间的出现。
至于此次高温对欧洲民众生活的严重影响,则还有一层“人为”因素。过去,欧洲的夏天通常不热,因此许多建筑都没有配备空调等降温设施,如前面提到的日内瓦,居民家中几乎不配备空调、电扇。巴黎的大部分地方也是没有空调的,甚至许多普通酒店也不安装空调。
伦敦地铁作为一百多年前就开建的全球最古老地铁,更是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要装空调,由于地铁隧道的尺寸已经固定,要在现有地铁车厢上加装空调设备也面临很大困难。记者曾多次经历因地铁车厢中有乘客不耐闷热晕倒而地铁晚点的事件。
高温将持续
从最新天气预报看,欧洲的这波高温还将延续至7日。瑞士联邦气象和气候办公室气象学家安德烈亚·阿斯特表示,瑞士此次高温将在本周末达到峰值,受影响最严重的日内瓦和巴塞尔地区最高气温将超39摄氏度。而在最先迎来本次热浪的西班牙,气象部门预测,该国本周末又将迎来另一波高温。
对于持续高温,有关机构已经密切关注。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日在日内瓦联合发布新版《高温健康预警系统指南》,以推动发展和应用预警系统,促使相关各方联合行动,把高温视为一种危害进行统筹管理。
此前,欧洲在2003年经历过一次严重高温。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说,欧洲已从那次造成上万人死亡的罕见热浪中汲取教训,建立了高温健康行动计划,包括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警,健康、教育、交通、能源等政府部门协调行动等,通过这些措施,希望可将此次热浪的人员伤亡降至最低。
她强调,高温热浪中最为脆弱的人群为老年人和婴幼儿,普通大众也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活动,多饮水,保持凉爽。(完)(执笔记者黄堃,采访记者张淼、张晓茹、张忠霞)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热浪袭击欧洲 欧洲 高温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