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警惕“IP电影”蜕化成圈钱工具
超级IP剧《盗墓笔记》上周五终于现身,虽其狗血的改编令原著粉吐槽不已,但也无法阻挡其热播,通过各个渠道发布的成绩显示“上线两分钟点击量2400万、十分钟点击量2608万、一小时点击量3045万,上线22小时点击量破亿”……瞬间成为现象级网剧。IP热在影视圈持续升温,几乎每天都有所谓IP作品开拍或上映。连《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都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影视剧。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知识产权的意思。不光工具书《新华字典》和传统游戏“俄罗斯方块”将被改编为电影,据说网络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也将面临如此“IP开发”。这些IP只是一个工具书或小游戏的名字,甚至只是一句流行语,真不知道,编创人员要如何脑洞大开、“妙笔生花”,才能将那些与影视剧毫不搭界的IP,改编成能够引人入胜的电影?
“IP电影”并不新鲜,说白了就是改编某一具有知识产权的素材。以前只是改编经典名著、网络小说、老旧电影。现在,“IP电影”改编从小说到流行歌曲、玩具、手游、综艺、漫画、视频、工具书、经典形象等。歌曲《致青春》《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爱的初体验》等,完全可从歌词演绎出一段故事。而像《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等,也拿来被“IP开发”,是不是过于极端了?
热衷于创作“IP电影”,颇有投机取巧之嫌。改编者所看中的不过是那些IP的知名度,或拥有不少粉丝。比如网络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积累了不小的读者群,《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能引发或延续不少人的怀旧情结。利用这一个又一个早就名声在外的经典IP,改编者确实省力不小。但也要看到,抱着投机取巧心机创作影视剧,优质IP未必就是票房和收视率的强大保障,也有被做烂、导致雷人又恶俗的可能。
影视创作一拥而上创作“IP电影”,是影视业原创枯竭的表现之一。据报道,在今年至明年计划开拍或播出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超过30部,若包括其他“IP电影”,数量相当可观。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其实是原创力不足,只能从IP中找点子的现实折射。一些IP不仅不能发挥原有价值,反而会助长影视业不思原创、只图“拿来”的创作风气,这不仅是影视人的悲哀,也是影视行业的悲哀。
因此,面对“IP电影”在影视圈持续升温、高烧不退,理性的电影人应有所警觉并规避,不能容许IP改编成为各路资本圈钱套现的工具。据传已有不少资本在到处收购IP,囤积版权,用来增值,借电影之名行圈钱之实已露“疯狂之象”,若任由银幕由IP唱主角,会让电影产业原创力遭受不可逆的打击。电影是产业,但更是艺术,离开了艺术,电影便不再成为观众喜爱的产业。
那些手中持有IP的相关单位或个人,若所持有的IP不具备电影转码条件,仅仅是一个概念,更不要从中找寻新商机,将之作为牟利工具。因为资本裹挟下的IP改编,极有可能因为急于套现而粗制滥造,真正优质的IP始终有市场,不必急于一时。如果出售了版权,对改编却不管不问,会辜负粉丝的期待,也会损害IP本身的价值,伤害IP拥有者的名誉。
编辑:水灵
关键词:警惕 IP电影 蜕化成圈钱工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