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八旬老人15年风雨无阻出黑板报 每天摘抄新闻
原标题:八旬老人15年风雨无阻出黑板报 每天摘抄新闻
刘进才老人将当天报纸上重要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方便邻居阅读。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刘师傅,今天有啥子新闻哟?”昨天上午,沙坪坝松林路一处低矮的老房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半弯着腰坐在凳子上,拿着粉笔在墙上的黑板上奋笔疾书。
他叫刘进才,15年前开始每天在屋外的黑板上摘抄报纸上的新闻。说起自己的行为,刘进才微微一笑,“这是发挥余热的一种方式。”
风雨无阻,黑板新闻从未间断
刘进才今年84岁,他一般只摘抄标题和导语,都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重要新闻。几块已经写好的黑板前,几位老者正仔细地阅读着。“乔石同志去世了噢。”一位老者拄着拐杖坐到墙角的沙发上,刘进才放下粉笔,也坐到老者身旁,两人开始谈论起来。
黑板是刘进才自己做的,他把捡来的废木板刷上漆,然后钉在屋外的墙壁上。每天将当天报纸上的重要新闻抄写到黑板上,以便周围居民及时知晓。
“后来一块黑板不够用,我又捡来几块木板做成黑板。”刘进才说,由于唯一的女儿住在江北,每天抄写新闻就成了他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出大太阳,他都会准时起床阅读报纸、誊抄新闻,屋外的黑板也从起初的1块增加到如今的9块。
自学书法,居民有事请他代笔
送走老者,刘进才放下粉笔继续抄写新闻。刘进才说,刚开始写黑板时自己的字迹并不工整,于是买来正楷的字帖临摹,慢慢地字越写越好,每天早上来读报的人也越来越多。
“2004年左右,每天来看黑板新闻的人最多。”刘进才说,那段时间每天一大早都聚集十几个人,也就是那段时间,黑板数量猛增到9块,他还找来木板钉成板凳,方便大家坐。
近年来,由于手机应用的发展,每天早上来看新闻的人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上午也就一两个人经过时顺便看看新闻。不过,刘进才每天在黑板上抄写新闻的习惯没有因此改变。
“有的邻居说我字写得好,有时需要写点什么都让我代笔。”说起自己的字,刘进才有些自豪。在他的摊位外悬挂有一块招牌,上面写着租房信息。刘进才说,这些都是替周围居民写的,一是这里当道,二是觉得他字写得好。
经历丰富,曾书写20万字自传
“我就是感兴趣。”刘进才笑呵呵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小学读了两年就去参军,退伍后到过不少单位,但从事的工作都是与宣传相关。其间,他曾花10年时间写了20万字的自传。
“我就是喜欢写。”刘进才说,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由于没上几年学,硬是不服输地强迫自己一定要学点东西。
15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书写,虽然邻居换了不少人,但每当新邻居看到他整齐工整的字时,总会竖起大拇指。“这里离重庆大学近,还有不少留学生来参观。”刘进才拿出一盒粉笔,由于每天要大量地书写,一盒粉笔只能用3天,他却不以为意,“这既是我的兴趣,又能服务周边居民,这黑板报我还会继续办下去。”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八旬老人 黑板报 每天摘抄新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