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不要迷信美国保健品为“万能药”
时有中老年朋友拿着美国来的保健食品来问,这个好不好,该怎么用?我尽所知,告诉他如何如何。到最后,总能在原包装的标签上找出一行小字“This statement has not been evaluated by the FDA. This product is not intended to diagnose, treat, cure, or prevent any disease”,译成中文是:声称未被FDA审查,产品不能用于治病。——这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的科技发达,食品药品的管理严格,在一些人们的心目中,保健食品也一定是“最棒的”。“百分之百的美国原装进口”,这几乎成了最响亮的广告词。实际上,知道了美国保健食品的管理,还真不敢恭维。
自行上市,出了事才管
保健食品,在美国称食品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美国按照1994年通过的《食品补充剂和健康教育法》管理。该法规定:食品补充剂在上市销售时,只要不用新的原料,就不必经过安全试验,也不必经过FDA(美国药品食品监管局)的任何审批。厂家可在标签上宣称有提高健康、预防疾病的功效,但不能声称“可以治疗疾病”。
也就是说,作为企业的权利,食品补充剂想上市就可以上市。不需要政府批准(上市一个月内到FDA备案),这就是通常说的“备案制”。与我国,也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如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实行的“审批制”不同。我国要由食药监局批准发文,给以“蓝帽子”标志,才能上市。和管理私人的枪支一样,美国的政策十分宽松。
那如何来保证食品补充剂不对服用者造成伤害,即其安全性呢?法律规定生产厂商须确保食品补充剂的安全性(相当于第一责任人);而政府的机构(FDA),负责对上市后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补充剂采取行动,即“来灭火”。具体是,出了伤害后,搜集证据,勒令退市。而这种追责,程序很复杂。得开听证会,进而交律师诉讼,由FDA提供证据交法院判决。例如有多年传统使用的“麻黄草”制成品,作为食品补充剂(减肥)在美国销售,90年代十分火爆,因出现了大量危及心脏的案例,FDA为此委托了专门的公司研究,提供科学证据,前后努力了近十年,最后通过法院庭审,才给以禁止。上市后要让其退市确实太难!而这漫长的期间,服用麻黄制的食品补充剂的人,只能眼睁睁的成为“牺牲品”。
守住“不伤害”的底线
自然,如果食品补充剂出了众多的人命案或大的伤害,对“爱打官司”的美国,众多的诉讼案件会使厂家难以对付。历史上那些药品灾难的肇事公司,好多都以企业赔款、破产、老板的自我了结谢罪结束。这成了悬在老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就逼得厂家要自律。备案制,就是以厂家的自律为基础的。
但如不是急性的毒性,而是慢性的不良反应,需长期服用才可能会对身体的损害。由于因果关系难以查明,证据收集困难,是很难确定的。好在有几个规定划出了红线,发现越轨会给以警告、给以惩处。这些规定是标签上要写明成分,不能使用上市时已成为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可能的活性较大),还有如用了1994年前没用作食品补充剂的物质,都必须申报审查。这些法规尽可能地保证了“不伤害”的底线。
于是食品补充剂的生产大都使用老早就被人们服用的食品和植物(草药),已知有毒的谁敢去冒险?但未知的、可能是慢性的毒性就对不起了,没有文献、没有研究。谁都不知道危害,就假定是“无害”的吧,等发现了再禁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安全性的问题还不是个问题。
但人们服用食品补充剂,并不只是希望他没有害处,而是要用它增进身体的健康,不然花那个钱干嘛?作为厂家,也只有让可能的购买者相信他有效,非常有效,才卖得出去,才能大卖。有宣示的必要,于是就有标签上的有效性声称,以及广告。
有效性,多是厂家的自说自话
营养学和医学发展到今天,某些营养物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已有足够的研究,科学上早有定论。为此FDA发文批准了十二个可供厂家在标签上写出的物质与身体健康的声称。例如:钙降低骨质疏松的机会,脂肪含量低减低患某些癌症的机会,低钠食品减少高血压的机会等等。
FDA还公布了4个有国家科学局权威认定的“保健声称”,如:“全谷食物可降低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的机会”,“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减小肿瘤风险”等。上述那些批准的保健声称,数量不到20个(参见FDA官网)。
显然,其数量与市上众多的食品补充相比少得可怜,绝大部分产品号称的健康有益都不在上述清单中,怎么办呢?。依美国的法律,厂家仍然可以对它的产品做声称,只要在标签上注明:声称未经FDA批准,本品不能用于诊断、处置、治疗、预防疾病,(见本文标题后的英文)就为合法。你要用来治病,误了事,厂家是尽了告知义务的,没有责任。再离奇的保健声称,也不关FDA的事,反正只是厂家自己的观点,信不信由你。
至于厂家的促销广告,则不管FDA的事,由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监督,而FDA只能配合。专业的管不了,那不专业的部门管理的侧重点自然不同。
在这种制度下,产品标签还比较规范,也比较含糊。自说自话也可,只要不宣称是被FDA批准的就行,让顾客自己去学习、去判断。但网站上或促销人员的宣传说辞,却是肆无忌惮。有人认为似乎回到了100年前美国的“万能药”时代。
这种对食品补充剂“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使新品上市的投资低,回收快。市场空前繁荣,同时也良莠不齐。人们只能自行判断。FDA经常收到有关使用食品补充剂的问询,除了说说一般原则外,大都是一推了之,请询问你的医生。如要问更多,请找生产厂家。简直无可奈何。
企业总是驱利的。食品补充剂的企业常打擦边球,混淆补充剂与药品的界限(这界限本身就不那么清楚),不说治病,而只说对病患的健康有好处是合法的。有的牵强附会,科学上刚在探索的,离应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都已上了新产品的宣传材料。如什么基因食品、纳米食品、干细胞保健食品等等都可在世上折腾好几年,直到被人们看穿为止。
好在守住了“无伤害”的底线,食品补充剂又用不了医疗保险费,看病应吃药,自行判断吧。这就是美国的食品补充剂的现状,符合美国的国情。
需要点明的是:不要看见“FDA”字样就觉得高级,也要看清楚具体写明了什么。即使是被FDA批准,也未必是“万能”的。不要被这种宣传所迷惑。
?。ㄔ晏猓好拦谋=∈称?崇拜不得)
编辑:赵彦
关键词:美国保健品 万能药 FDA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