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世卫组织:MERS类疾病传播将是人类常态
【环球时报记者 王采丽】自5月20日确诊首个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后,MERS疫情在韩国持续蔓延。6月9日,代行总理职务的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炅焕表示,需将疫情级别从目前的“注意”上调至最高级别的“严重”。同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考察组启动对韩国疫情的考察。韩国的疫情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恐惧”,中国香港、澳门严阵以待,与此同时,MERS登陆中国内地也已超过两周……MERS疫情很可怕吗?该怎么看待这些年来传染性病毒轮番肆虐?人类科技进步的步伐落后于新型病毒的传播速度吗?就这些疑问,《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Dr Schwartl?nder)。
不密切接触,不会轻易人传人
环球时报: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对当前MERS疫情有什么样的评估?有发生大规模人传人的可能吗?能说说贵处所了解的韩国疫情的情形吗?
施贺德:韩国目前的疫情始于一名曾到过中东地区并在当地被病毒感染的人。该患者返回韩国后发病并到医院就医,将病毒传给亲戚和住在同一病房的患者(还有他们的部分亲戚),以及救治他的医务人员。病毒似乎在该患者被确诊并采取必要防控措施前,就已传给其他人了。根据目前获得的有关MERS冠状病毒的证据,如果不是密切接触,病毒似乎不会轻易人传人。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持续的人际传播。
环球时报:MERS疫情源于中东,在中东暴发已有两三年,世卫组织对此有什么样的观察?
施贺德:ME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疾病。该病毒最早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被发现,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即源于动物,之后传给人类并在人类中传播。自发现以来,全世界共确诊约1200个病例,有440多人死亡。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中东,目前韩国的疫情是迄今中东以外地区发生的最大疫情。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疾病,尚有很多未知之处。
面对病毒,现代医学并非力不从心
环球时报:从SARS到禽流感、埃博拉,再到MERS,每隔几年就会有传染性病毒肆虐,让人类措手不及,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吗?
施贺德:传染性病毒存在的历史比人类要悠久,在可见的未来,它们也将一直伴随我们。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逐步全球化,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这使得病毒传播更便利。同时,这几十年中,全球公共卫生网络也逐步形成,借此可以发现人类新发传染病并尽早遏制疫情。
《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全球公共卫生网络内的各国政府及专家要密切沟通,及时发现新的卫生风险。要使《国际卫生条例》有效发挥作用,一个重要因素是与媒体沟通,这样公众才能了解他们是否需要采取某些行动,来避免新出现的卫生威胁危害到自己。如此一来,新发传染病的公众可见度提高了,政府和国际组织能够更紧密地合作,人们就可以免受新发卫生威胁的危害。
环球时报:各类疫情频发,是否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传染性病毒高发期?
施贺德:很难说是否进入了传染病“高发期”,因为未来仍可能出现新的疾病,而且正如我所说的,由于我们处于日益全球化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年代,疾病更易于传播。
环球时报:在寻找病毒源以及防治方法时,现代医学虽然相对发达,但给人们的印象仍是有些力不从心,是不是这样?未来科技进步的步伐能超过新型病毒变异与传播的速度吗?
施贺德:现代医学并非力不从心。事实上,现代医学为保健和医疗带来了长足进步。但是,新发传染病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MERS就是一个例子。现代医学的工具——快速诊断检测、抗病毒药物、疫苗、抗生素等——在应对新发传染病威胁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航班就能让新型病毒传到全世界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此次MERS疫情登陆中国后中国方面的应对?对于接下来该做什么您有什么建议?
施贺德:据我了解,在接到韩国通告说有一名MERS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到达中国后,中国卫生主管部门迅速做出应对,比如当地卫生部门很快找到并隔离了该患者,目前已找到该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广东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派出专家组,到惠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取样工作,广东卫生部门还对该患者经停香港期间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中国卫生部门的迅速行动减少了中国发生更大疫情的风险。
环球时报:2003年的SARS对中国社会带来不小冲击,十几年来,中国在医疗卫生及防疫方面做了很多,您对此有什么观察,给您印象最深的改变是什么?还须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施贺德:中国从“非典”中汲取了很多重要经验,建立了应对此类情况的体系,如经过反复演练的隔离疑似病例、高质量治疗病例的标准程序等。这些体系很有效,并在埃博拉暴发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这种病毒与“非典”病毒不同,如果没有密切接触,比如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医治和护理时,病毒似乎不会轻易人传人。当然,有必要继续保持警惕,确保监测系统有效运行。
环球时报:与古代瘟疫流行相比,当今时代传染性病毒的散播呈现出什么新特点?科技发展带来的全球化是不是也让病毒传播全球化了?
施贺德:传染病出现并传播的原因很多,比如人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与动物毗邻生活等,这些都给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创造了机会。同时,国际贸易和旅行日趋频繁。在现代社会,一个航班就能让医院和诊所内的新型病毒传到全球。防范病毒全球化,关键是全球卫生医疗界紧密合作,及时发现新病毒并高效互通信息,继而迅速有效地应对。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世卫组织 MERS类疾病传播 人类常态


11500年历史人类遗骸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被毁
香港渡海泳在维港举行
“棉海”丰收时
天津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台铁恢复单线双向行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