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为梦燃烧——探秘科技领航者的家国梦想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有的奋战在科研领域最前沿,有的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第一线,有的执著一生只为护卫国家安全,有的耄耋之年依然悉心指导年轻人甘做创新“铺路石”……
“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是我最大的梦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国的生物技术事业后继有人”……他们的生命,为梦燃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由一个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梦想汇聚而成。让我们走近他们,探秘这些科技行业领军人物的家国梦想。
关键词:瞄准一流
【人物】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
【梦想】量子梦报国情。
【语录】“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梦想照进现实】
?。矗彼甑毖?ldquo;最年轻院士”,42岁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大奖。如今,45岁的潘建伟正带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科研团队,跻身国际前沿……
是什么激励潘建伟不断前行、勇攀高峰。答案是:梦想。
第一次见到导师、国际量子物理学大师塞林格时,塞林格问他:“潘,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和这里一样的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潘建伟说。
如今,潘建伟的量子科技报国梦,正逐步成为现实。
量子通信是“目前理论上唯一被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京沪干线”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广域量子通信网,建成后将广泛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安全传输;2011年,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我国启动建设,计划于2016年发射升空……潘建伟正率领团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展开科技攻关。
《自然》杂志在报道潘建伟团队的长稿中写到: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关键词:追求原创
【人物】王晓东——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双料”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梦想】在中国土地上做出影响世界的发现和发明。
【语录】“我们追求的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
【梦想照进现实】
“我们研制的抗癌药马上就要进入临床试验,希望它能尽快让中国的癌症患者用得上、用得起。”谈起开发肿瘤免疫治疗新药,王晓东充满信心。
?。玻埃埃茨?,41岁的王晓东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中国内地20多万赴美留学生中进入美国科学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而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05年揭牌成立时,被聘为所长的王晓东毅然选择回国,投身中国的科研事业。
“只领导,不跟随”,是王晓东耕耘10年的北生所设立科研选题的原则。“我们追求的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王晓东说。
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崭新的大门;发现植物第六类激素——脱落酸的受体,被同行认为是能够写进教科书的经典发现;动物病原浸染的新型裂解酶方面、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成果,均填补国际空白……
追求原创,而不是跟着别人跑弄个“山寨版”,王晓东对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充满期待,“过去10年里,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了巨大的发展,一批年轻科研人员脱颖而出。”王晓东说,“希望青年科学家在中国的土地上能做出影响世界的发现和发明。”
关键词:扎根乡土
【人物】茹振钢——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
【梦想】总有一天中国将成为世界粮仓。
【语录】“我希望有一天,扛着一袋沉甸甸的麦子,晃晃悠悠地去参加小麦种子大会,让全世界都来看看咱中国的麦子,那是多么骄傲!”
【梦想照进现实】
“小麦是有生命的,只要你用心去和它对话就能读懂它的心声。”
?。保梗担改瓿錾娜阏窀?,对小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
“种子都依赖别人,咋能捂住自己的粮袋子?”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参加工作的茹振钢发现,我国麦田大部分都种着意大利的小麦品种,“一定要有自己的小麦品种,决不再让父老乡亲们饿肚子。”
在随后的日子里,茹振钢脚踏实地追逐起自己的“麦子梦”。
“虽然育种工作90%的时间都要面对失败,但每一次改进都是对生命的探索,是心灵的享受。”茹振钢说。
30年来,茹振钢相继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矮抗58”等多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2014年,因培育出高产多抗广适的小麦品种“矮抗58”,茹振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次次地向梦想靠近是最幸福的事儿,总有一天中国将成为世界粮仓,中国的农业科技会冠领全球。”怀揣着金色的“麦子梦”,茹振钢朝着麦浪涌动的方向,一路前行。
关键词:实业报国
【人物】刘兴胜——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梦想】在激光世界追寻实业梦想。
【语录】“让半导体激光技术落地生根,填补国内空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是我最大的梦想。”
【梦想照进现实】
这是一个实业报国、为“中国梦”放弃“异国梦”的故事。
半导体激光器,在通信、雷达、医疗美容等领域应用广泛。2007年,看到中国半导体激光器的差距——95%的市场被外国厂商垄断,科研和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刘兴胜放弃了国外安逸生活,举家回到陕西,在西安高新区创办了炬光科技公司。
在炬光科技企业产品展示柜里,一个个黄铜色的半导体激光器,这些外人难知所以的器件,却是刘兴胜团队心血的结晶。8年来,炬光科技开发了12大系列百余款产品,形成了年产半导体激光器50万件的能力。炬光科技把中国产品逐步打入美国、欧洲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家用激光投影仪、超远距离夜视、激光理疗仪、精准高效切割机……从一个幼稚的小苗,到茁壮成长的绿树,刘兴胜说,“在美妙的激光世界追寻实业梦想,我要感谢脚下这片肥沃的大地。”
炬光科技的发展目标是,5年内进入世界同行前三强,刘兴胜说,“希望到那时,全世界范围内,世界同行只要用到半导体激光器,就能想到中国的炬光。”
关键词:执著一生
【人物】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防空导弹专家
【梦想】愿为护卫国家安全奋斗一生
【语录】“我是有梦想的,我的梦想就是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一辈子只为一个梦想。”
【梦想照进现实】
1960年,26岁的于本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航天技术专业学成回国,投身我国防空导弹事业创建工作。
在网络上搜索他的名字,显示的信息寥寥,公众视野中,他默默无闻。醉心祖国防空导弹研制半个多世纪,他严守国家安全铁的纪律,工作的事情“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在国防领域,他铸??仗?,为我国一至三代防空导弹的研制呕心沥血;他主导研究的“近快战法”指挥我国“空天神盾”多次击落侵犯我国领空的外国侦察机;他的学生陆续成长为中国导弹事业的领军者、顶梁柱。
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一辈子只为一个“梦”。
“那个年代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
“防空导弹研制的确很复杂。”于本水说,“但这个行业能保卫祖国的领空,护卫国家安全,我愿意为此奋斗一生。”
关键词:甘当人梯
【人物】范云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梦想】中国的生物技术事业后继有人。
【语录】“我时刻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
【梦想照进现实】
学生们都叫她“范先生”,她喜欢这个称呼。“我和学生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我很爱他们。学生从来没叫过我老板。”做科研可以获得成就感,范云六心里则把年轻人的迅速成长当做更大的幸福。
每每谈及科研成就,范云六总是将个人的成绩与她的科研团队联系在一起。几十年中,她的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包括7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如今,他们都活跃在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
“看到他们的科研工作取得出色成绩,我内心的那种高兴、喜悦、幸福无法用语言表达!”范云六自豪地说。
她经常告诫学生:“搞科研的要耐得住寂寞,要做到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她一生秉持的信念,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子。
“到了这个年纪,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年轻人何等重要,我时刻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范云六说。(执笔记者余晓洁、杨维汉,参与记者吴晶晶、崔静、张天娇、陈晓虎、艾福梅、李华、宋晓东、陈钢、徐海涛、朱青)
编辑:水灵
关键词:为梦燃烧 探秘 科技领航者的家国梦想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