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名校校长:学区房炒作破坏教育生态 老师也是受害者
原标题:名校校长:学区房炒作破坏教育生态 老师也是受害者
2012年3月9日,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面对提问的记者。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 对话动机
刘长铭在一个有着名校标签的学校里呆了30年,但他却更愿意强调家庭教育,希望学生能更幸福轻松。他的“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演讲在社交网络被广泛转载。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中学校长,他如何看待学区房和名校炒作,看待家长的焦虑、不甘落后和抢跑。
■ 对话人物
刘长铭
北京四中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曾被称为“全国最牛的中学校长”
“中国家长太害怕落后”
新京报:最近你的演讲《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刷爆了朋友圈,你觉得这篇演讲触发到了哪个点?
刘长铭:可能触动了家长们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我们的孩子都是普通人,家长在追求现实的目标时,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新京报:大家无法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是不是在家长眼中,成功甚至说成功学深入到信念之中?
刘长铭:我不大相信成功学,这个概念只有在中国的书市上很火,套用、复制别人的成功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其实,幸福就是成功,普通不等于平庸,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不是只顾享乐、追求平庸,而是让孩子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感受爱与被爱,体验到创造、创新带来的幸福感。
新京报:作为校长你和家长交流很多,在你看来,如果给中国家长画像,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点,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刘长铭:过于急躁和焦虑是现今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太害怕落后。其实你的孩子一点都不落后,这方面不行,那方面可能就比别的孩子强,但家长总看不到这些。
新京报:在你看来,这种焦虑和急躁是怎么造成的?
刘长铭:我们把现在的社会看得过于竞争化,社会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残酷,每个人都可以开辟新的领域。中国人太喜欢把同一个性质的东西做比较。很多教育者为了高出一个百分点的升学率,失掉了老师的时间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把生活窄化了,失去了很多幸福。
学区房炒作破坏了教育生态
新京报:这些年我们常?;嵊谢⒙?、狼爸这样的新闻。最近有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在社会上引发很多的讨论,你如何去看待这些称呼,又如何看待父母的角色?
刘长铭:前两天看了几集,这个电视剧几乎涵盖所有家庭教育中一直以来的困惑,家长的急躁、焦虑和喜欢比较。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把心态放平和最重要,你可以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但最好以诱发的方式去进行,发现他的兴趣,孩子喜欢,才能学得更好。
新京报:很多人在当父母前都会说“孩子健康成长就好”,一旦成为父母,可能更多的期待就来了,希望孩子更成功优秀。
刘长铭: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已经是个优秀的人了。没有很高学历的人也可以很优秀。我有一次去美国,登机口的检票员是个大胖子,帽子上的绳子都快挂不住他的脖子了,整个人看上去很滑稽,但他不在乎这些,反而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骨子里透着幸福感。
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超市,我买东西问服务员一些问题。他满脸不高兴,把话含在嘴里说,我问了三遍都没听清他说啥。我说小伙子,你这样工作能开心吗?人的生活态度特别重要。所以,我当校长以后,把“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写进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中。
新京报:现在早教班、奥数班的市场火爆,就像您说的家长们在“抢跑”,除了家长本身,是否与教育氛围、社会压力的关系更大?
刘长铭:毫无疑问,培训机构的炒作是很大的原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知是何时造出来的一句话,真的是误了很多人。家长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怕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上哪有输赢?终点才论输赢呢。至于社会压力是否存在,要看你怎么理解,你非要处处竞争,能没有压力吗?
新京报:作为一个名校校长,怎么看待在北京,家长们为了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择校,尽最大努力买学区房?
刘长铭:学校之间确实有差异,但我觉得北京教育资源均衡整体上不错。家长追逐学区房完全没有必要,过于盲目。我每次给别人上课都会现场做问卷调查,数据证明人后来的发展和你上不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没有任何相关性。学区房热也来自于一些商业机构、学校的炒作,这种炒作破坏了教育的生态,老师、校长也是受害者,一天到晚追逐这些,教育者的生活、职业性都会受影响。
读哪个学校不如家长重要
新京报:作为校长,你在很多场合提到家庭教育的理念?是因为家庭教育影响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了吗?
刘长铭:现在的家长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上,而忽略了他们在孩子身边担负的角色,他们应该在人格和精神上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
我有几次在MBA班上讲课,底下都是成功人士。一个事实是,他们现在的成功与当年上过的小学和中学没有任何的相关性。
去年在南开中学,校方特意介绍了一个他们的校友,中科院数学所的院士,他没上过大学。我希望家长知道,上什么学、读哪所学校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而决定性的影响来自家长。
新京报:作为一个父亲你对孩子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刘长铭:我的孩子也学过奥数,后来她到美国上学后告诉我,学校里真正数学好的都是美国人,中国孩子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感觉,不如美国孩子。
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和爱人都当老师,顾不上管她。我们也有孩子的升学压力,但没给她施压,逼着她学什么,我们的教育更偏向于顺其自然。她现在在工作上很棒,在职场上是个令人欣赏的人。我想,这就是我和她妈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对她的影响。
新京报:你认为不要把家庭教育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怎么理解这句话?
刘长铭:拿建立亲子关系来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国旅游、探险,都是一些方式。但亲子之间的情感是在普通的生活中建立的,一起做饭收拾房间,这样建立的关系很真实,让孩子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哪有成天在海滩上你追我跑就能建立的,那都是电视上演的。
我看过一个日本做的调查,日本女孩子普遍不愿意嫁给有车有房、父母给准备好一切的男孩。家庭就像小鸟搭窝一样,衔点泥和枝叶,一点点靠唾沫黏合,有这个过程,才能体会到建立家庭的辛苦,才会珍惜。亲子关系也是一样,不要以为父母给了孩子一切,他就会感恩。
“不炒作名校是对社会的责任”
新京报: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你觉得中国家长这么多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刘长铭:从我接触的一些家长来看很难概括,家长的名校情结和教育公平的追求越来越严重,但也有些家长心态越来越平和,开始考虑孩子的幸福问题。
新京报:作为一个名校的校长,你怎么看待家长、孩子的名校情结?
刘长铭:这和学校的宣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学校的炒作可能造成社会的教育观出现偏差。四中从来不炒这个,也是出于我们对社会的责任,不希望因此造成一些浮躁心态。上什么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进取的精神和幸福的追求。
新京报:北京四中曾有“半个班考入清华大学”的记录,考清华、北大这些名牌高校为目标的氛围是否发生变化?
刘长铭:我当老师时,有的班50个学生有40多个考上清华北大,但没有宣传这个,这个真的不能表明教育的成功。学生当然希望能进好学校,但四中不会给孩子们定目标。
新京报:你说过我们不应该有状元情结,但实际上状元情结一直存在,而且被大力鼓吹?
刘长铭:完全没有必要,一些名牌高校没必要对状元争来争去。高考状元最后未必是成功的。四中从来不挂文科、理科的状元条幅??甲丛难鞫痪教宀煞?,我问过他们为什么,孩子说这没什么,就是运气好。我很欣赏孩子的这种大气。这些孩子心里能装下大事。
新京报:过去,考大学是学子们的目标,现在包括四中在内的学子,很多放弃高考出国,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刘长铭:这很正常,过去总说高考是过独木桥,现在不是独木桥了,有很多桥、很多路,这是好事,说明经济水平提高了,也是选择多元化的表现。
新京报记者 刘珍妮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学区房炒作 破坏教育生态 老师也是受害者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