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伊斯兰国”坐大背后的大国博弈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2014年6月,“伊斯兰国”飓风席卷中东,所过之处百患丛生。
近一年后,势头凶猛的“伊斯兰国”不仅接连攻占伊拉克和叙利亚多处要塞,而且向其他中东国家及东南亚地区渗透。美国仍试图继续在反恐大旗下主导局势,但乱局演变之迅速、应对之棘手已超出想像。
恐怖主义的温床
动荡为“伊斯兰国”蛰伏与坐大提供了可趁之机:在伊拉克,美国撤军后,教派矛盾激化,当局无力维稳;在叙利亚,内战持续蔓延,安全真空不断扩大。“伊斯兰国”趁机在两国边境招兵买马、攻城略地……
从2014年6月横扫伊拉克西、北部,到宣布“建国”,到渗入利比亚制造袭击,进而与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结盟,并将触角伸向也门,将战火烧到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国”完成了从西亚、北非到西非的渗透扩张,成为全球恐怖主义“大本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激进人员参战。而当这些极端分子大量“回流”,又对世界各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伊斯兰国”的迅速扩张,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9月宣布对“伊斯兰国”展开空袭行动,同时组建一个广泛的国际联盟,目标是“削弱并最终摧毁”这一恐怖组织。
围剿行动收效不彰
美国主导的打击行动已过多时,但效果不佳。虽然有一些“伊斯兰国”重要头目被打死,部分城镇被伊拉克安全部队收复,但这个恐怖组织仍占据着伊拉克和叙利亚大片土地,并不时策动军事行动和恐怖袭击。
“伊斯兰国”为何如此猖獗?原因有多个:一方面,该组织不少作战人员参加了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实战经验丰富;另一方面,该组织依靠海外募捐和非法敛财,资金充裕,装备较为先进。美军及其盟友虽然空中打击能力强,但“伊斯兰国”成员一旦化整为零,潜伏在居民区或混迹于平民中,空袭就难以展开。而伊拉克安全部队战力不足、后勤保障匮乏,无法形成有效攻势。
分析人士指出,打击“伊斯兰国”行动陷入愈反愈恐的怪圈,是因为主导这场行动的美国正是问题的一部分。在伊拉克,美国当年发动战争播下仇恨的种子,撤军后留下一个政治动荡、经济凋敝、安全恶化的烂摊子;在叙利亚,美国纵容暴力冲突孳生蔓延,对叙政府的打压导致大片地区出现安全真空。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东问题专家马丁·因迪克指出,美国对重建中东力不从心,是美国中东政策崩塌的必然结果。“9·11”事件后,美国推动伊拉克政权更迭,之后又采取放任政策,导致地区秩序遭到破坏,国家管制失效,“伊斯兰国”乘机兴起。由于害怕再次卷入军事冲突,奥巴马政府不愿通盘考虑中东政策,而是逐项应对地区各种?;?,缺乏全面战略。
巴格达大学教授易卜拉欣·阿马里批评欧美国家在打击“伊斯兰国”过程中片面夸大“文明冲突”,将地区战乱归咎到伊斯兰教派冲突上,招致地区民众对西方强行插手中东事务愈加反感,而美国当前混乱的反恐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伊斯兰国”的扩张。
政治版图加速重构
美国战略部署进退失据,留下地区权力真空,一方面为“伊斯兰国”坐大提供土壤,另一方面也引发地区国家争夺主导地位,地缘政治版图正在加速重构。
虽然美国的中东政策一再调整,然而其与地区传统盟友的关系却因叙利亚危机、巴以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变得微妙。与此同时,地区国家或各自为阵,或“脚踩两船”,争相填补动荡国家出现的真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埃及基纳奈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哈尼·贾迈勒指出,中东各国利害关系错综复杂??悸堑?ldquo;伊斯兰国”可能展开的报复,多数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地区国家并不愿意率先出头。
大国战略利益各异
面对危机,一些中东国家将目光转向俄罗斯,寻求军事帮助及政经合作。然而,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大国虽然反恐目标一致,但在策略、范围和力度等方面展开博弈,保障各自利益。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副所长伊萨耶夫指出,俄美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既统一又对立。在反对恐怖主义和阻止“伊斯兰国”坐大方面,俄美立场一致,但是双方都不希望对方通过反恐增加在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而英法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也存在分歧:法国虽然一直在打击“伊斯兰国”的第一线,但仅限于伊拉克境内的空袭行动;英国在参与对“伊斯兰国”空袭的同时,为伊方提供后勤、技术支持和军事培训,同时强调伊拉克和叙利亚推动本国政治和解的重要性,认为这对打败“伊斯兰国”至关重要。
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大国立场不同,反映出各自的战略利益各异,因此反恐成效必然有限。美国要想构筑更有效的反恐统一战线,就必须对现行政策和策略作出根本性调整,同时尊重其他大国利益并与之开展合作和协调。
反恐或将现新常态
分析人士指出,“伊斯兰国”剿而难灭有可能成为反恐一个常态,各方表面上展示出“除恶务尽”的决心,实际上却基于各自战略考量“徐徐图之”。
从伊叙局势来看,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利用中西部的逊尼派与“伊斯兰国”作战,对逊尼派起到遏制作用;而在叙利亚,叙政府反过来利用“伊斯兰国”与其他反对派组织混战,以消耗敌方实力。
从地区冲突来看,如果“伊斯兰国”在短期内被消灭,地区宗族教派矛盾失去缓冲,什叶派“新月地带”或将面临与地区逊尼派政权的正面交锋。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把“伊斯兰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可能是地区国家的折中选择。
从西方战略来看,一味黩武、以暴易暴本非良策,而美国一方面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在中东地区谋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又大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反恐”双重标准,在摧毁地区国家正常经济政治秩序的同时给予“伊斯兰国”喘息之机。
面对中东上空散不尽的硝烟迷雾,国际社会似乎还要和“伊斯兰国”缠斗很久。在大国博弈正酣、利益目标相左的现状下,“反恐联盟”艰难爬坡,苦思求解:究竟如何面对这一时刻裂变增生、自爆扩散的变异怪兽。(执笔记者陈聪,参与记者周而捷、易爱军、陈序、张远、陈向阳、王蕾、应强、郑斌、张建华、张继业、彭天潇)
编辑:水灵
关键词:伊斯兰国 坐大背后 大国博弈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