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诊所
即使已经离开协和将近两年,曾经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还是常常被追问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辞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座“东方医学王国”像一座堡垒,里面的医生掌管生死密码,拥有至高无上的尊荣。
去台湾学习全科医疗模式,开淘宝店,想开个人诊所却处处碰壁……?;惺贾瞻樗嬗谳豪胫昂蟮拿恳惶?。下个月,由于莺担任CEO的北京美中宜和综合门诊将正式对外营业。过去,于莺用幽默率真的微博轻搔医患关系的痒处,现在,于莺希望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诊所”:“让人来到这里很放心,不用担心遇到不好的医生,给你开很多的检查和很多的药。”
现在比在协和做急诊还累
两部iPhone在同时急促响起,于莺飞快地扫了一眼,然后挂断其中一个,接起另一个,语调上扬:“亲爱的Alex,你说……”她正在联系一个儿科线上复诊的O2O项目。
于莺的办公室正对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她身着一袭合体的黑底白点职业套裙,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商务范儿”。
这间位于北京朝阳区大屯社区的私立综合门诊,凝聚了她十个月的心血:从装修到递交政府材料、到过审获得合格证、到每一个医务、后勤人员的招聘,都由她一手包揽。
看上去,这间诊所和传统的医院以及社区卫生站大不一样:色彩温馨的墙上挂着大幅油画,乍一看好像走进了咖啡厅;儿科诊室的墙上是充满童趣的手绘,检查床是一头憨态可掬的“恐龙”;会客区的沙发宽大舒适,书篓里摆放着村上春树的小说……
不过,于莺很少在这里享受到惬意的时光。尽管诊所还没有拿到工商和税务的执照,没有进药的合法资质,但于莺早已开始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
她用极快的语速,向钱江晚报记者重复了5月14日这一天的工作安排:
早上到了先巡视一圈,9点开始约了一个在日本当地专门做医疗系统人员招聘的人过来聊;
10点钟,约医脉通的CEO聊如何构筑医疗标准化体系;
中午12点,请律师来讲医疗系统的法律风险;
下午2点钟,约上海一家医疗系统维护的公司,谈诊所的信息系统和流程优化;
3点半开始改一份文件,接着接受采访。
“6点钟开会碰一碰,8点钟如果能从这里走回家,已经算最早的一天了。”
边说着,于莺随手开始查看起天气,因为第二天她将飞往上海出差。
“说实话,比在协和做急诊累多了,是原来工作量的两到三倍,可是潮流把你推到这个份上,你身上的责任远远超过其他一般的医生,只能说,谁让你当年写了第一条微博呢?”于莺苦笑。
我知道,我的专业面太窄了
2012年春天,“急诊科女超人”在微博上一夜走红。正像于莺给自己贴的标签,“天马行空”,她将急诊科的忙碌与压力化为了轻松幽默的段子,也敢对120系统的调度体系、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 “开炮”,于是,有人称赞她为她最愿意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发声的医生。
微博上的走红,并没能改善现实中的无力感,于莺自身个性与体制的碰撞,也越来越强烈。她曾在微博上吐槽,她所在的急诊科,是“全协和节奏最快、医患矛盾最多”的地方。“排队时间长、要求先看、抱怨没有平车和床位,排在前三位的医患矛盾就是这三个,” 于莺回顾自己辞职的始末,“急诊科的压力越来越大,急诊科要干的事情越来越多,医院里各个科室对急诊科的态度,也是‘怜悯同情但我们不管’,”长此以往,她不愿意再当“航母式医疗体的炮灰”。
协和医院正是于莺眼中“航母式的医疗体”。她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假设你在北京,没有房子,如家酒店是5块钱一天,王府井边上的希尔顿酒店也是5块钱一天,你愿意住哪?于莺说,“我估计99%的人都打破脑袋住希尔顿,医疗现在就是这样,去基础的全科或社区卫生院看一次,是5块钱;协和医院主治大夫号还是5块钱,如果不去协和医院看5块钱号,我傻啊,我浪费这个资源干什么?”
2013年7月,于莺辞职了。不出所料,这引来大批记者。连续一个月,她每天都要接受四五家媒体采访。一些私立医疗机构包括和医疗擦边的行业,纷纷找上门来,开出不薄的薪水。
于莺心里却开始发虚了:“他们看中的是什么?无非是我新浪微博大V的身份。当然我还是协和毕业的博士,有在协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等,问题是我知道,我的专业面太窄了,我那些医疗经验,比如危重症抢救,在私立的医疗平台哪里用得上?”
想开个人诊所却碰壁
于莺不喜欢体制,她觉得自己辞职的根本原因,正在于自己的个性在体制里“玩不转”。但真正脱离体制之后,她的?;?,比任何一个人都来得强烈。
“体制带给人稳定感和安全感,就像‘笼中的金丝鸟’——当然这仅指各个地区顶级三甲医院的医生而言——只要你踏踏实实地钻研唱歌技巧,让自己变得更美就行了,但是一旦外部的环境变了,‘笼子’没了,娇生惯养的金丝鸟,怎么到野外去生存竞争?”于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辞职之后的第一个构想,是建立一家“小而美”的诊所,“环境温馨,服务到位,定价合理,并且能解决家庭80%左右的医疗问题”。于是,于莺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去台湾学习全科医疗模式。
在台湾,私立医院在医疗界占比达到90%以上。每年符合医疗照顾条件的申请者,医生将定期巡视重病患者,上门服务。“医生会亲自开车,把肾衰的病人接到医院做透析,再把他送回去,每周三次,”那里的医疗服务,让于莺惊讶而感动。
从台湾回来,她坚定了开设一家个人全科诊所的想法,开始风风火火地选址、做规划,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辖区卫生局告诉她,从北京北五环到东五环,一概没有允许开办私人诊所的规划。除此之外,私人诊所要想通过审批,也难于登天,“个人开诊所,在现在整个行政管理的架构当中,挺难实现的,就像管理卖菜的,大的菜市场好管,流动摊贩不好管,所以干脆‘一刀切’,”于莺说。
早在2012年,上海的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首先辞去医院公职,开启自由执业之路。于莺曾经和张强参加同一个活动,主办方打出了“共同开创中国医疗改革的新局面”的招牌,事实上,于莺清楚,一个急诊科医生和一个血管外科医生,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没得比,并且,“急诊科医生没有办法多点执业,不可能今天在这里出急诊,明天在那里出急诊,尤其是在中国现在的体制下。”
封闭的环境,更有可能重塑
10个月前,于莺接过美中宜和医疗集团的橄榄枝,开始筹建一家综合门诊。“和资本合作并不是坏事,以前在公立医疗机构里,医生会觉得,商业就是花钱买东西,但是真正的商业到底是什么,医生完全不清楚,”于莺说,就像她辞职后开了一家售卖母婴个护用品的淘宝店,其中攻击她最厉害的,是医生群体,“他们觉得,我们对你寄予了这么大的希望,你怎么能去开一个淘宝店?”
而现在做一间私立医疗机构,比开淘宝店更难,“这一块没有完全市场化,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做事,但是正因为它难、没有市场化、封闭,所以才会有无数丰富的可能性让你去重塑。”于莺说。
她保持一贯的幽默本色,戏谑自己出任CEO是“脑洞开大了”,“什么CEO,不过就是高级打杂工。”
就像现在的微博说明,“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不过她现在想做的事情,多少和改革旧体制有关。比如,她想让医生和患者进行深入充分的沟通,并且深入患者家庭,了解他的情绪、生活背景和运动饮食习惯;比如,她想建立一个医疗控费模型,对患者的治疗费用进行总控制;比如,她想建立医生薪酬的激励系统,不把医生的业务量和门诊量和薪水挂钩,而是综合考核患者满意度、复诊量、包括医生自我学习提高和在其他方面拓展的能力等——在传统公立医院,药品决定医生的“灰色收入”,固定收入则多少受科室整体效益影响。
眼下当务之急的工作,还有帮助她来自各个公立医院的同事度过脱离体制的“危机感和不适应感”。她说,“现在我们的前台,都是从公立医院出来的护士,有的和客户的交流还是有公立医院的习惯模式。
“你用的是‘客户’这个词,而不是传统的‘病人’或‘患者’,”钱江晚报记者提出。
“对,因为医疗行业本身就是服务行业,只是过去我们忽略了这点。”于莺说。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个人诊所 急诊科女超人 于莺 协和医院 全科医疗模式 O2O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