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山西空缺实职省管干部300多人 干净的干部是否能干?
原标题:重塑政治生态,选人用人本身就是重要的示范和导向
山西 刷新吏治三问(干部状态新观察)
核心阅读
山西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吏治腐败在其中尤为突出,刷新吏治也成为山西重塑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目前,山西空缺实职省管干部300多人,不少为厅处级岗位,加之经济形势严峻,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补”好这批干部是当务之急,也会成为“风向标”。
“县委书记这么重要的职位,不用送票子、找关系,符合条件、有能力就可以上,这是多好的机遇?。?rdquo;这是一位领导在打消一名符合条件的副处级干部疑虑,鼓励他参加县委书记选拔时说的话。
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山西政治生态之变。
“在我省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正在深入查办案件的情况下,省委这次怎么选人、怎么用人,本身就是重要的示范和导向。”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与首批16名新任省管干部任前集体谈话时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起跑官要官的,还没有发现任何人说情打招呼,可以说初步实现了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不少牵扯官员众多的大要案还没有办结,如何把担当、干事、干净的干部选好用好,备受关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山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的有关负责人都坦言,山西干部调整的压力很大,最为担心的就是“带病提拔”,最为费心的是把真正过硬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如何防止带病提拔?
县长毛遂自荐却被查实违纪违法,腐败线索“起底大排查”
“要采取多种手段,把‘带病干部’挡在‘门外’,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盛茂林在全省组织部长会上如此表态。
“目前,全省空缺的省管干部311人,其中34人是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免职。”山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高宏说,“绝大多数是干部退休空出来的职位,而去年8月到今年3月没有增补、调整过。”
“防止‘带病提拔’,纪检监察部门还是下了大气力的。”山西省纪委常务副书记迟耀云说,“可以说,查病、诊病工作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让‘病人’知难而退,杜绝蒙混过关。”
在吕梁市选拔县委书记过程中,石楼县原县长程晓春符合推荐条件,组织找其谈话,他毛遂自荐,并拍胸脯、打包票保证自己清廉,但不久就被省纪委查实存在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以选任县委书记为例,备选人需要经过市级组织部门初审、市级纪委审核,包括配偶及共同生活子女的房产、经商等情况专项核查;省纪委进行廉政审查,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共同进行廉政核查,对拟任人选公示后的举报问题核查,强调做到全程民主、全程差额、全程署名、全程留痕、全程追责,不留死角。
据介绍,省纪委以查线索、查案件为重点,从源头对备选干部进行廉政审查。为此,省纪委对2008年以来反映省管干部的线索进行“起底大排查”。2014年9月至今年4月,暂存类线索比例由过去的58.7%下降到19%,尽量做到“有病治病”、“没病”还人清白。
“不少案件是省纪委、甚至中纪委在办或移交的案件,涉案人员情况市级纪委未必完全掌握。”迟耀云介绍,“省纪委核查的同时,还需与中纪委对接,确定相关选任人员是否涉案。”
“组织上派人做家访,到我家里去问妻子、孩子情况,还去问邻居。”新任副厅级干部、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杨吉平说,“这些我事先都不知情,这样的阵势以前提拔干部从来没见过。”
干净的干部是否能干?
廉洁奉公是“能吏”必备素质,把促进改革的干部用起来
针对山西新选任的省管干部,也有些议论:有人说一些干部能经得起廉政审查,因为其多官居清水衙门,“没机会腐败,未必是真廉洁”;还有人说一些干部能力平平,“要不是这次反腐风暴,永远不会有机会晋升”。
这些论调也反映出一种担忧:新选任的干部即便“干净”,却未必“能干”。
“这些说法是片面的,不够客观。”张高宏介绍,山西选任领导干部有两个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带病提拔”,尽最大努力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很多时候,大家只关注前一句,忽视了后一句。
当然,山西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廉洁作为选任干部最为基础性的“硬杠杠”并不为过,但绝不是“一廉遮百丑”,更不会选用“廉而不能”的庸官。据介绍,为严把新选任干部的质量,省委副书记楼阳生、省委组织部部长盛茂林都曾召开座谈会,对吕梁市和省直单位推荐产生的人选进行面对面的现场问答,对选任干部的政治素养及驾驭全局、决策谋划、处理难题、应对复杂局面等各方面能力进行考察。
迟耀云认为,对此次选任干部“廉而不能”的担忧,有其可以理解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能吏”认知存在偏差。一个领导干部盖起几栋楼、修好几条路,却受贿百万甚至千万元,这能算“能吏”吗?一些官员不计成本、践踏法纪做出些眼前的政绩,而其破坏法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破窗效应”是无法估量的,这样的“能吏”不是我们需要的。
有专家指出,现在对“能吏”的评价更多是结果决定论。一个干部升得快、干得多就是“能吏”,很少对其政绩背后的过程、成本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和检讨。一个热衷于在领导面前表功讨好,或者靠跑、送、要而升得快的干部,干的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腐败工程,这算是哪门子的“能吏”?
“‘廉’不应该是‘能’的对立面,恰恰相反,廉洁奉公、遵法守纪应该是‘能吏’的必备素质、核心内涵。”张高宏说,“最近中央提出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我们要把这样的‘能吏’选出来、用起来。”
选出来的干部干得怎样?
打破陈规拓宽干部选拔渠道,跟踪考察严防“脱轨”“生病”
腐败案件多发,是因为改革滞后。谈到山西的问题,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
山西省交通厅曾处于反腐的风口浪尖。交通厅厅长李正印认为,长期以来,交通部门忙于埋头修路,忽视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从规划、设计审批到投融资、建设等所有东西都抓在自己手里,政企不分、权力高度集中,结果路修了不少,干部也倒了一大片。
对于干部选任,同样需要改革创新,推进制度建设。
山西确定了先立规矩后办事的基本原则: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甄别处理一批、调整退出一批、掌握使用一批干部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意见》和《省管干部动议酝酿任免议事规则(试行)》等三个规范性文件,为风清气正地选人、用人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张高宏介绍,这次干部选任,诸多陈规被打破。山西出台意见明确:县长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要注意从县人大、政协正职中选拔,从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特别优秀的县党政班子成员中选拔;还可以从省市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管企业及中央驻晋单位符合条件的干部中选拔,解决县委书记来源渠道单一、成长路径趋同问题。
以吕梁市柳林县新任县委书记郝继平为例,1998年34岁的他当上了县委常委,2001年开始担任县委副书记,一干就是10年,2011年调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要是放在以前,像他这样从基层干起来、没当过县长的干部,几乎不可能当上县委书记。经过考察,郝继平因为在不同岗位干得比较好,自律较严,被委以重任。
干部选出来了,他们干得如何?
据介绍,从目前的情况看,新任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都不错,各方面工作推进有序。
刚刚上任40多天的杨吉平,手机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要做的工作,以及改进工作的思考、计划。他坦言:“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对新岗位的业务并不陌生,但在工作作风上、体制机制上的积弊不少,需要改革、改进地方很多,躲不掉、拖不起,必须一天当两天干。”
刚从省供销社调任交通厅任副厅长、总会计师的袁清茂,现在每天忙于项目融资、债务处理、政企分开等方面的改革。谈到这次干部调整、选任,袁清茂有两点意外:其一是没有任何的背后操作,从一个相对边缘的单位调到核心厅局任职;其二是选任过程审核环节之多、执行程序之严前所未见。
对新任干部,也需要在考核、激励、监督等方面完善制度保障,引导其健康成长。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盛茂林正赶往吕梁,实地跟踪考察新任干部的工作等各方面情况。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山西 政治生态 干部 提拔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