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100岁爷爷97岁奶奶 有种幸福叫80年不分开(图)
原标题:100岁爷爷97岁奶奶 有种幸福叫80年不分开(图)
夫妇俩相互扶持
在合肥市蜀山区二里街社区胡大井巷,家住4楼的徐惠英老人每天都要下楼,晒晒太阳,买买菜,与老街坊打打牌,精神抖擞,没人能留意到她今年已经97岁了,家中的老伴李家澄今年整100岁。两位老人相互扶持,结婚80年从没分开过。
寿星印象:硬朗 读书看报都不用戴老花镜
胡大井巷多是回迁住户,大多是老年人,而李家澄夫妇则是老人中的“老人家”。身份证信息显示,李家澄老人出生于1915年9月8日,今年100岁,老伴徐惠英出生于1918年7月7日,今年97岁。老人有3个孩子,但身体硬朗,并没有和孩子们住一起。
“高血压、糖尿病什么,我爸妈统统都没有,身体非常好。”老人的儿子李胜祥70岁了,说起父母的身体状况很高兴,“很少见到这样健康的长寿老人了。”
100岁的李家澄除了腰有些佝偻外,耳聪目明,几年前经常下楼找人打牌打麻将,现在动作慢不爱下楼了,在家读书看报,“不用老花镜的,视力很好。”徐惠英身体比老伴更硬朗,上下四楼很轻松,早起买菜做饭,中午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送饭,“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啊!”
寿星印象:朴素 唯一饰品结婚时的金耳环
两位老人年轻时都吃过不少苦。他们都是合肥人,徐惠英的哥哥曾是李家澄的老师,“我记得好像是城东学校,哥哥看他老实,就把他介绍给我了。”徐惠英还记得当年二人结婚的场景,“我19岁结婚,那时鬼子还没来,但是家里真穷啊,只有一床破被子。”徐惠英说,一身新衣服都买不起,但是婆家人郑重地将家传的一副金耳环交给她。老人一直戴到今天,耳环很简单,就是一个金圈圈,“他们常说,这不就是窗帘上的一个圈嘛!”这也是老人身上唯一的饰品。
李家澄后来成为一名小学老师,1954年去淮南任教,徐惠英跟着一起去了。 4年后回到合肥,经历各种变故,当过印刷厂的刻板工,卖过水果,家里经济拮据。随着三个孩子的出生长大,徐惠英也去“壮工”大队干活,修路盖房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胜祥是“老三届”,中学毕业后找各种活路,帮人拉板车、坐火车去下塘卖冰棒,每月能给家里挣几十元。
寿星印象:勤劳 蒸了包子坐公交给儿女送去
“以前日子那么苦,父母都没吵过架,顶多偶尔拌拌嘴。”父母恩爱和睦,给女儿李继祥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爱吃什么,妈妈马上去买,做饭做菜都按爸爸喜好的口味来,现在都是这样的。”李家澄对妻子也一直很爱护,“爸爸对妈妈轻言轻语,不发脾气。”女儿说。
在淮南生活了几年,李家澄喜欢上了面食,徐惠英就学会了做面食,经常做包子、饺子,还经常给儿女送过去。“前不久还给我送包子去了”,女儿住在三里庵,儿子住在大圩,97岁的徐惠英,坐公交车给儿子女儿送亲手做的包子饺子。
每年春节,老人都想接孩子来自己家过年,但家里空间太小,每次都被孩子接走过年。徐惠英说,自己身体好,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说起父母长寿的“秘诀”,李胜祥、李继祥兄妹都认为,父母心态好,年轻时参加劳动,一辈子性格开朗,不吵架,不与人斗气。 (安徽商报 通讯员 李倩、童时珍 记者 汪漪、卓也)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100岁爷爷 97岁奶奶 有种幸福叫80年不分开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