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俄携手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题:中俄携手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意味着什么?
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已结束70年。
进入5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幕徐徐拉开: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日至10日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
?。罚岸嗄昵?,中俄分别是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为二战胜利付出惨重牺牲,作出巨大贡献。
70年后的今天,中俄作为最大邻国、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共同纪念二战的胜利,将向世界释放什么信号?
“纪念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
“70年前的胜利已有些久远,但不该忘记,当年战争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战场和苏联战场发生,决定了二战的走向。”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5日说:“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
在当天中国外交部举行的第十二届蓝厅论坛上,杰尼索夫动情回忆:“70年前,中国人民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帮助过苏联,我们非常感激。一些在苏联的中国朋友,当时还只是孩子,却在医院里救治伤员,支援前线,为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个月,杰尼索夫代表普京总统,为一些年过八旬的中国老人佩戴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称赞这些人“没有在战争中退缩”。
“相信中俄人民在二战中结下的深厚的战斗友谊,将会对现在新型的中俄关系产生巨大推动力,这个传统将会延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广说。
与会专家指出,纪念二战胜利,不光是表明我们在正义战争中打败对手,而且要探寻避免世界规模战争的有效途径。要在反对邪恶中加强国际合作,包括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我们要避免以战争改造世界,要学会在和平条件下顺应历史变化,实现人类的繁荣与进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说,纪念二战胜利的意义也在于作为新兴国家要更好学会运用现有体制和规则,特别是运用千百万人在二战中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国际体制成果,推进改革,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
展望未来,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说,中俄“更加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共同开创人类和平、发展、合作的美好未来”。
“有良知的人团结起来,制止否定历史和重启战端的企图”
在中俄启动一系列纪念活动之时,一些挑战二战定论的杂音在国际上时有出现。
“去年以来,这些杂音尤其明显。在欧洲甚至出现了苏联军队攻克柏林是对德国的侵略这样的荒唐言论。在亚洲,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一些当政者,拒绝承认、企图掩盖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于振起说。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说,中东欧有些人否定苏联卫国战争对人类作出的历史贡献,这是历史的不公。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当尊重历史。不尊重历史的人没有未来。
一周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继续无视各界要求其正视侵略历史的呼声,在访美期间一概避谈日本二战罪责,淡化日军暴行。在尤其受到关注的美国国会演讲中,安倍仍然拒绝就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道歉。
在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看来,安倍的演讲是在用糖衣包裹(历史认识),给人留下有意掩盖历史的印象,反而增加了外界的不信任感。
王海运说,日本确实有那么一股势力,否定二战历史,否定中国战场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是对东亚和平发展的威胁,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挑战。
“现在有些人企图以地缘政治角逐来取代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定论,也有人企图重新以僵化的意识形态立场来激化国家间关系,还有人甚至不惜以千百万人生命的代价来进行寻租、投机和战争冒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抵制这样逆潮流而动的行径。”冯绍雷说。
王海运呼吁有良知的人们团结起来,共同制止任何否定二战历史、重启战端的企图。
中俄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典范
中俄今年将在双、多边框架内共同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特别是安排两国领导人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相关活动,表明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我们两国高层交往是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杰尼索夫说,习近平主席赴莫斯科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俄,是俄最尊贵的客人。
在俄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出席红场阅兵式、向无名烈士墓献花、欢迎宴会等活动,并与普京总统共同描绘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蓝图。预计两国元首今年还将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个场合会面,保持密切交往势头。
杰尼索夫认为,俄中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柱。“正因为有俄中这样热爱和平力量的存在,我们才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再次发生。”
出席蓝厅论坛的多位专家表示,中俄两国树立了大国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对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程国平说,中俄是合作共赢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他总结了两国在国际关系中四个方面的共同主张,包括摒弃冷战思维、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将合作共赢作为基本政策取向、尊重文化差异和文明多样性等。
专家表示,大国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中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先行者,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如果大国之间都有正常的、友好的、互利共赢的关系,将是对二战胜利70周年或者80周年最好的纪念。”张德广说。(记者崔文毅、杨依军、朱佳妮、熊争艳)
编辑:罗韦
关键词:二战 胜利 中俄


中国公司本地化运营蒙内铁路赢得肯尼亚民心
利比亚海军在西部海域救起191名非法移民
西藏实施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
球迷百态
纽约市遭遇高温天气
阿里巴巴开设马来西亚办公室
也门荷台达战事仍在持续
动物园里迎端午 大熊猫爬上爬下吃“粽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