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五十年家国情怀:中国飞机自主“中国心”
原标题:五十年家国情怀:中国飞机自主“中国心”
1965年4月,十八个从中国首都北京出发的年轻人来到大千里之外的四川。他们冒雨从江油县城向大山深处摸索,终于在松花岭观雾山下的一个小山坳驻足。
就是在这川西北大山里,新中国悄然布局下“国之重器”--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几代航空人为中国飞机装上“中国心”的追梦征程开启。
“那时候国家落后,飞机更落后。没有发动机怎么行?没有高空台,发动机怎么上天?国家需要我们把发动机搞起来。”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原宣传部长、今年82岁的瞿异斌老人说,那时除了手中的一张介绍信,他们“脚踩大地,头顶蓝天,没有一砖一瓦”。
“我们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坚守大山半个世纪,就为家国情怀。”老人说。
在半个世纪里,几代航空动力人在山沟里为中国建设起“亚洲第一台”,誓为中国飞机装上“中国心”。
五十年后,健在的“十八勇士”和老中青三代中国航空动力人迎来一个意义非凡的生日庆典--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
老人们被请上舞台中央,接受礼赞--此时,他们的梦想已经实现,经过高空台检验的国产航空发动机已经装备中国飞机,翱翔蓝天。
“好人好马”进大山
诞生于抗美援朝炮火声中的中国航空工业,始终处于世界航空强国的小心防范和威慑封锁中。在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高度垄断状态下,中国航空工业矢志不渝地追求真正摆脱飞机发动机这个“心脏病”的心头大患。
“这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体很健康,心脏却是人家的。关键时刻,命门就在人家手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高空台,航空发动机必须要从测绘仿制跨越到自主研发,才能真正强军富民。
1964年2月,聂荣臻元帅批示,“要抓紧空气动力中心和高空模拟试车台的建设,如再迟迟不动,将来势必造成大的被动。”
1965年4月26日,这一天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出现一个规模惊人的大工地,最多时每天有一百多辆车和四五千人同时在现场施工建设。
“我们就生在那个年代,国家需要我们保家卫国,我们就参军做军人;国家需要自己的飞机,自己的发动机,我们就进山搞科研。个人是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服从国家,没有怨言。”瞿异斌老人说。
此后,一大批科研技术人员响应毛主席号召:好人好马“下三线”。1970年,时年33岁的刘大响随同308人包乘的一辆专列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沈阳出发,一路开进西南的大山里。
“最难的远不是条件艰苦,而是那时候全中国没有几个人见过真正的高空台。”刘大响说,新中国迫切需求的高空台建设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绝对的“零起点”。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就是在地面模拟飞机在空中整个飞行过程中各种飞行状态和环境条件,对发动机整机进行试验、测试、验证的大型地面复杂系统设备。
简单地解读,高空台准备配装“把天上搬到地面”:在地面上通过大型系统设备模拟飞机上天飞行的环境,把装备飞机的发动机放进一个温度、压力和马赫数都可比高空的“大锅”里,通过庞大的设备群“供气、抽气、加降温、空气混合”来模拟空中飞行环境,进而精确测试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参数。
飞机是飞在高空,中途不能停车,发动机的细微问题都有致命的危险。按照一位中国权威飞机设计师的话说,“飞机设计定型前巴不得多上高空台来暴露更多问题,不怕问题多,就怕试验时候找不到的问题,出现在天上。
“中国人会变魔术!”
这个世界性的大难题最终被中国航空动力人从一个小卷尺打开了突破口,他们在英国参加斯贝发动机高空台试验时“亲眼见到了真的”,随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大山里创造了奇迹--建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高空台。
“过程曲折,无限艰难,说起来现在的人连想都想不到有多难。参加建设的安装队伍前前后后好几批,加上所内的职工家属,有一万多人扑在高空台的建设上。”刘大响说。
低调吃苦耐劳的航空动力人最终克服千难万险给国家交上一份凝聚血泪和生命代价的“国之重器”--建设周期长达三十年的中国大型连续气源高空模拟试车台。
直到1989年12月,当中国航空专家到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考察时,苏联专家还以为中国没有高空台。有的专家还从ABC讲起,反复强调高空台如何复杂,如何重要,如何昂贵,“甚至说中国如果建不起,将来有需要可以把发动机送到他们那里去做试验。”
日后,当刘大响带着到访的外宾乘汽车钻过松花岭大山深处的隧道看到高空台,他们很多人都非常惊讶甚至大惑不解,说铁路和公路的山体隧道那么窄小,如此庞大的设备是怎么运进来的。
有外国专家非常感慨地说,“你们中国人真是魔术师!”
“中国航空动力人不是‘魔术师’,是把一切都交给了国家。太多时候不能忠孝两全,我们选择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刘大响院士说。
在2012年发动机项目进入一个关键时点,他接到湖南家乡的一个电话,告知95岁的老母亲病重,催他速归。
“我忍着焦急心疼,给家里人说‘给妈妈打强心针,等我!’”刘大响说,等他几日后赶回家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四个小时后,老人去世了。
此时,中国人从“见都没见过”高空台到设计、建设、调试,交付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至今,经受过高空台检验的数型发动机已经装备祖国的战鹰,中国飞机有了健康、强劲的“中国心”。
新征途,砥砺前行
时光流转,五十年,那个有关“中国飞机中国心”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此刻,刘院士与新生代中国航空动力人用最朴素的方式一起为高空台庆祝“五十岁生日”。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军民用需求紧迫,你们这代人绝对不比我们担子轻松。”刘大响院士说,全球航空工业正在蓄势一场“动力革命”,而中国尚没有一型先进航空发动机走完设计、试验、定型和装备使用的全过程。
刘院士说,值得期待和振奋的是,年轻人站在了更好更先进的发展平台上,又将迎接国家重大项目的历史性机遇。
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工业将从跟踪仿制跨越到自主研制,航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这一跨越式进步的强劲支撑。
“今天,中国航空动力站在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新起点--自主创新。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能力的提升,将最直接地推动中国军民机的进步。”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总设计师黄维娜说。
这位年轻的女总师和新一代的航空动力人正在亲历一场突破中国航空工业动力瓶颈,实现跨越发展的冲刺。
江油松花岭高空台在汶川特大地震受损后,国家下大决心投入巨资在绵阳异地重建。这次建设的不是简单的搬,而是要实现质和量的提升。她说,在高空台新基地,投入试验保障的风、水、电、气设施能力大为增强,试验设备和高空台能力将大大提升,发动机研制条件保障建设还将进一步展开。
从山沟里的江油松花岭到“中国科技城”新基地,中国航空发动机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进了大山,又走出大山,再启新征程。
进入绵阳高空台新基地,迎面是巨幅五星红旗,两侧书写着: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五十年,最好的纪念是铭记,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新起点,是国家赋予了航空报国的新机遇和挑战。”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党委书记颜建兴说,新征途上,航空动力人要做好承接国家新使命的准备,提升航空发动机试验保障能力,探索出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为中国飞机装上更强劲的自主“中国心”。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中国飞机 自主 中国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