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用好预警之眼 严防次生灾害
新华社拉萨4月27日电题:用好预警之眼 严防次生灾害
新华社记者杨三军、张京品
尼泊尔强烈地震发生后,我国西藏震区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经有关部门不断核查发现,地震灾害对西藏造成的损失比预想的严重,塌方、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威胁不断出现,对震区群众和救援人员造成新的威胁。因此,严防次生灾害刻不容缓。
严防次生灾害,是西藏地震灾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是地球第三极,山体表面多为碎石和沙土堆成的不稳定聚合体。这次的地震重灾区均处在高山峡谷地区,强震加余震,已将山体表面沙石震松;灾区连日的雨雪天气又持续浸泡着震松的沙石。滑坡等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次生灾害的威胁对灾区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西藏震区不少路段塌方量大、山体松散,时有滚石、泥石流、雪崩发生,抢修难度非常大。特别是樟木口岸依山而建、地域狭窄,山高坡陡沟深,受此次地震影响,山体更加松散,很有可能因余震或强降水天气导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
次生灾害引发的“孤岛困局”,把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堵在灾区外,同时也堵住了灾区人员的撤离之路。截至记者发稿时,吉隆镇到吉隆口岸的道路两侧发生20余处、长达14公里山体滑坡,形成多处堰塞湖,交通完全中断,180多人被困;聂拉木县城到樟木口岸道路两侧发生10余处、30多公里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近6000人被困。
严防自然灾害,要用好预警之眼,要尊重大自然,尊重科学规律。救灾部门应充分考虑强震和降雨叠加导致的次生灾害威胁,调遣精兵强将,对灾区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安全隐患进行实地评估,确定危险等级。对于安全隐患严重的,应将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灾区当地政府,迅速采取撤离危险区域人员等避灾措施,并落实专人24小时监测。对于可治理的,应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施策,尽快排除隐患和险情。
抗震救灾经验表明,强震发生后,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堰塞湖、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相关部门应做到预警在前、科学排除、严加防范,绝不让次生灾害“灾上添灾”。
编辑:罗韦
关键词:灾害 次生 预警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河北:“三夏”忙收麦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